7.學習機器(1 / 2)

飯桌上,母子倆聊了很多,從暑假長短、學習累不累,到學校裏發生的事,考大學有沒有信心等,基本上都是董秀英在問,陳宇在答。

他一向是懂事聽話的孩子,又因為爸爸常年在外打工,所以和媽媽親近,常年都有不完的話。

如今,他帶著離奇的際遇回到少年時代,看著比00年要年輕很多的母親,心中感慨良多,自然更願意和她談心,好像這時多一句話,10年後的自己就會少一分遺憾似的。

上一世,17歲的陳宇自然不會想到,自己會在10年後和母親產生隔閡。

因為一場婚姻,因為所有人習以為常的婆媳矛盾,更因為那個莫自己,就連妻子也無法擺平的惹事精丈母娘,母親被自己看似成功和美,其實也雞飛狗跳的婚後生活越推越遠。

現在,時間回到了009年。

現下的董秀英,還是陳宇心中那個對他毫無保留,恨不得掏心掏肺的媽媽,甚至連弟弟出生後,他仍能確定自己在媽媽心中的分量,要比那個屁孩要重得多。

他並不霸道,也沒想過爭搶,隻是在有過失去以後,他才知道曾以為理所當然的愛其實並非長地久。

如今他告誡自己,應當要珍惜。

所以即使已經吃撐了,但陳宇還是笑意盈盈,把油膩的排骨湯再盛了一碗。

飯後,陳宇本打算睡半個時,但一覺醒來卻已經是下午三點。

他低估了自己這副17歲的身體的調節能力,8歲的那個午睡超過半時自動醒來的生物鍾,早已經失去了功效。

董秀英已經出去幹活了,連弟弟陳柏也帶了出去,似乎是覺得大兒子太累,所以特意留個清淨的環境給他休息。

陳宇笑了笑,在客廳的竹床上吹著夏日午後的過堂風,覺得十分愜意。

他把課本搬了出來,又開始了絞盡腦汁的鑽研。

不知不覺,兩個時過去了,太陽仍高高地懸在空。

董秀英從地裏回來,身上都是汗。

明明自己去幹農活,卻心疼兒子,她道:“阿宇,休息會兒吧,在學校都那麼辛苦了,在家裏別那麼累!”

陳宇笑了一笑,問她幹什麼去了,得到回答是到田裏除雜草。

他明白過來,算時間,馬上就要收水稻了。

隻有個禮拜的暑假,還有一大堆書和知識點需要從頭開始學習,陳宇自然不會分不清輕重,用寶貴的時間幫母親收割稻子。

其實這兩年,村裏的水稻收割已經開始了從人力向機械的轉變,一畝地隻需四五十元,就能在收割機的幫助下半個時內收割完畢,比原先的人力收割要快上不知多少倍。

當然,要讓家庭年收入可能隻有幾千塊的農村人花兩三百塊錢收割水稻,自然是不現實的,更何況光靠家裏務農,根本剩不了幾個錢。

之所以收割機會在筠州市有市場,是因為本省靠近沿海發達省份,幾乎所有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都出去打工了。

這樣一來,一方麵家庭收入有了保障,另一方麵,女人光靠自己也幹不起地裏的活,所以才在每年夏秋兩季水稻成熟的時候,專業的收割機隊伍便不知從哪裏出發,駛入了一個又一個鄉鎮,把連片的金黃的稻田絞成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