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沫聽完感歎了一句:“這才叫做真正的宣傳啊……哥,我希望以後咱們公司出專輯也能搞這麼大的陣仗。”
莫曉東搖了搖頭:“迫於咱們公司最大老板掏不出錢,就艱苦樸素一點,打單就去商演,還能收回點本來。”
“人家不僅僅是公司呢,於曉雨本人也是很拚,那幾天專輯出來晝夜不停地開直播分享自己的生活,這樣吧,”莫曉東提議說道,“你什麼時候也做一個四十八小時直播,我們就給你做一個完美的應援策劃來交換?”
“那還是算了吧,”蘇沫當即否認了,“我還是去商演。”
歌手離開了演唱的舞台仿佛失去了靈魂,沒有感情的分享機器人設也必須討喜才行,分享生活就算是放棄了音樂。
蘇沫做不到。
“噢對了,你知道最諷刺的事情是什麼嗎?圈裏這麼多人點讚宣傳轉發,於文傑社交賬號安安靜靜的,采訪出席活動什麼都沒說,那可是自己的親生女兒啊!”
蘇沫隻輕輕地聳了聳肩,這是於曉雨自己的選擇,無論是網友的評價究竟是好是壞,都得需要她自己承擔。
“話說,你怎麼這麼了解於曉雨的情況啊?”
“這不是為了你二專發行做準備嗎?”莫曉東說道,“雖說你跟於曉雨走的路子不一樣,但人家是古典轉的流行,這一點是完全可以借鑒的。”
他真摯眼神打在蘇沫身上:“她現在所有的成就網友的評價還有態度,造型風格,現在有什麼想法了嗎?”
“你不害怕轉型,也會有同樣的落差感嗎?”
這是莫曉東最擔心的問題。
蘇沫堅定地搖了搖頭:“我不害怕,我跟她完全不同,至少是在我所有能掌控的事情中,不會做得這麼的糟糕。”
“無論是專輯的主題,封麵還是詞曲都算不上是優秀,最多算得上合格,當然這僅僅是我的個人看法。”
本質就是那句話,搞藝術的到最後比的都是文化。
沒錯,沈若山盛泰也明白這個道理,但是急功近利,由於更方麵的準備工作並不充分的想要讓於曉雨轉型失敗。
“我個人認為,於曉雨的轉型專輯,雖然標榜的是‘文化人’,但深度真的不足以打動聽眾。”
蘇沫聽的第一遍就發現了問題。
於曉雨的做東西內容缺乏深度,看上去是在探討一些社會、情感、倫理問題,實際上表達的東西更像是中學生寫的作文,沒有特別實際的畫麵感,沒有讓人共鳴的地方,空喊口號。
歌曲製作上,真的是二流水準,我可以說後麵的歌曲都非常像嘟嘟雞的模式,簡單重複。
現在已經不是那個時代了,如果沒有高水準製作來撐起。
她自身又沒有特別的人設加持,胡蘿卜是必然的事情,沒有任何抗衡之力,特別是對於崛起的、很有個性、有自己獨特想法的新生代時。
之後兩人也沒再多說,露出了一個狡黠的笑容:“哥,給你看個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