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有人打擂,宗伽還是依照比武規矩對二缽合十一禮。
二缽袖手觀看,並不還禮,隻口中說道:“師弟,別來無恙?”
宗伽陰沉著臉道:“施主當年屢犯門規,既已被逐出山門,便再無同門之誼,何來師弟之稱?”
“既然如此,你是和尚,我也是和尚,就讓咱倆比比誰的光頭夠硬!”二缽被提及最痛恨之事,麵目立時猙獰起來,使出一記頭錘,朝著宗伽猛衝過去。
宗伽提起戒刀格擋。光頭撞中刀麵,竟發出銅擊之音。
二缽之所以被稱為二缽,除了他的光頭與手持銅缽一樣顯眼外,另一個原因是他的光頭十分堅硬,堅硬到堪比銅缽。
他的一記頭錘被宗伽戒刀擋住,並不收力,反而足下使力,頭錘向前硬頂。
宗伽灌力於刀,抵住頭錘,卻見二缽壯臂探出,以手中銅缽敲向他的腦袋。他不由大吃一驚,他的頭可並不堅硬如缽,若真被敲上,恐怕會如西瓜般汁水四濺。無法回刀,他隻得縮身低頭,這才避開被敲碎西瓜的厄運。
隻此一招,二缽便搶占了先手。他得理不饒人,頭錘與銅缽不停攻向宗伽的要害。
當年他不守戒律被逐出少林山門,因而懷恨在心。他自忖熟識少林/武功,便創出這套二缽功法,專門針對少林。少林講究宗師氣度、正氣凜然,他便陰行詭道、胡攪蠻纏,少林講究凡事留手、慈悲為懷,他便拚盡全力、以命相搏。
宗伽出身少林正宗,從未見過如此古怪的打法,一時間陣腳大亂,接連後退。
“南無、喝羅怛那、哆羅夜耶……”
少林駐處,有僧低聲唱吟。
隨後一眾僧人全都雙手合十,跟誦念唱,聲音漸廣。
“南無、阿唎耶。婆盧羯帝、爍缽羅耶。菩提薩埵婆耶,摩訶薩埵婆耶。摩訶、迦盧尼迦耶。唵,薩皤羅罰曳,數怛那怛寫……”
此乃佛門靜心咒,入少林者必修。宗伽不由隨之默誦,心緒漸寧。
默誦中,靜心咒之意浮現於他的腦海之中:
眾生皆煩惱,煩惱皆苦。煩惱皆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有形者,生於無形,無能生有,有歸於無。境由心生。持誦靜心咒則不會被情緒左右。
靜,以不動製萬動。
靜,心則清,體則涼。喜、怒、哀、驚、亂、靜全由心生。
以不動製萬動,宗伽不再被二缽頻出的怪招所惑。他靜守本心,不驚不亂,隻自顧自地將手中一口雪花镔鐵戒刀使開。他這一路少林刀法,乃經千錘百煉,攻守鹹宜,雖無法破掉二缽的怪招,卻尚可自保。
但見二人戰作一處,當當之聲不絕於耳,旁人看得眼花繚亂:不知是宗伽的戒刀擊中了銅缽,還是二缽的光頭撞上了宗伽的戒刀。
“兀那群禿吵什麼吵,煩死人了!”
久戰不下,二缽突然煩躁地跳出戰圈,對著誦經中少林眾僧破口大罵:“有本事上台來和灑家打上一場,在台下嘰裏咕嚕地鬼嚎算怎麼回事!”
領頭誦經之人乃是少林達摩院首座智達大師。他身材魁梧壯碩,麵容卻慈善和藹。麵對二缽的叫罵,他如若不聞。
他身旁的小和尚卻不樂意了,指著二缽氣惱道:“師伯祖,那個大和尚不喜歡念經,他是個假和尚!”
一句無心之言卻道出了真相。二缽當年被逐出少林除不守戒律外,其中一條便是不喜念經,時常擾亂經堂秩序。
“覺人之偽,不形於色。”智達輕撫了一下小和尚的頭。
“老禿驢最是虛偽,一會兒再來收拾你!”二缽自己就是和尚裝扮,罵起人來卻全無自覺。當年他自恃武功高強,在寺中欺淩弱小,正是智達出手,將他趕出山門。而今日,他本已穩占上風,又是智達誦經,令對手穩住陣腳,這教他如何不心生怨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