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蘇淮嬰扣留了溫鶴南通敵的證據,將溫鶴南的死訊秘密按下,可不知怎麼的,消息走漏,且傳到了長安,傳到了禦史台。
還沒有到達京城的蘇淮嬰收到了在刑部當差的友人的消息,說靖邊王府蓄意刺殺晉王妃的案子,在朝堂上鬧得沸沸揚揚,靖邊王府,怕是不好了。
奇哉怪哉,明明是刑部和大理寺主審的案件,竟然被禦史台的那些言官捷足先登,預先知道了消息。驚詫之餘,蘇淮嬰一陣恐慌:這是北狄人專門為靖邊王府設下的局,就這麼堂而皇之地被捅破了,由言官傳出來,很快就會鬧得世人皆知,這說明,禦史台中有北狄暗線,而他的身邊,也有。
蘇淮嬰身邊的人,除了太子派來的保護他安全的東宮護衛,隻剩下自己帶來的河間王府的府兵,是在河間王府待了十幾年、二十幾年的老仆們。為了保護江寒,蘇淮嬰刻意地避開了東宮府兵,可消息還是走漏了,這說明……
難道是……父王?
可父王為什麼要幫助北狄人對付靖邊王府呢?
位至郡王,世襲罔替,背後還有太子撐腰,他的父王,有什麼理由在靖邊王府身上施加惡意呢?
朝堂上,人們已經吵成了一鍋粥。
先是有人振臂高呼,為靖邊王府鳴冤,說既然溫鶴南通敵叛國的罪證已經找到,就該馬上命令蘇淮嬰整理好證據,啟程回京。如此,就可以說明,靖邊王府不過是受小人記恨,強加汙名。而且,此次與北狄一戰,靖邊王府的西北野戰軍功勳卓著,該再受嘉獎,以安軍心。
此言一出,反對之言如洪水一般湧動。
有人說,溫鶴南本就是靖邊王府舊臣,就算獲罪被流放,也不能完全洗脫與靖邊王府的關係。溫鶴南的叛國行徑是否為靖邊王府指使,尚待審理,不能妄下結論。
有人說,溫鶴南被殺,凶手不明身份,偏偏他與北狄人溝通往來的罪證完好無損。凶手若是知情的義士,不忿於溫鶴南的賣國行徑,替天行道,勉強說得過去,但若是北狄人做的,為什麼不將證據一並銷毀,難道故意留下罪證等待晉王“秋後算賬”嗎?還是說,刺殺晉王妃、與北狄人暗通款曲本就是靖邊王府所為,現在隻是想找一個替死鬼呢?
半路有人插言說,若靖邊王府真是叛國罪臣,為什麼在解大同之圍的時候,能不遺餘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緊接著便有人反駁,說靖邊王府攻打一線天,其實並沒有耗費自己的一個士兵,他們用的,其實是北狄百姓。江寒郡主派了幾個北狄百姓,打扮成往來貿易的商人,混入北狄軍中。他們燒了北狄人的軍帳,借著山風,這才攻下了一線天。
此事在這樣的時機被人揭露出來,自然會因為一些不尋常的事而引起人們的注意:一者,靖邊王府曾恩養過很多北狄人,對待他們很好,以至於能讓這些人以命相酬、轉而攻打本國軍隊;二者,江寒郡主是一個算計人心的天才,當初那個和皇帝爭奪江宏撫養權的小姑娘,如今已經能統領一方,能力在晉王之上;三者,靖邊王府的西北野戰軍的能力甚至高過晉王所領的十幾萬朝廷軍隊,其戰力不可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