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困局(2 / 2)

太子抑製住滿心的歡喜,說:“寒郡主不必客氣。朝廷內外,無不相信郡主的清白。郡主放心,本宮會照會三司,密切關注此事。相信靖邊王府的冤屈,很快就能洗刷幹淨。”

“那臣就承殿下大恩了。”

朝會之後,太子心情極佳。雖說因為容慕之的信,事態已經不受他的控製,但能讓靖邊王府承他這麼大的情,也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更何況,正因為這封信,靖邊王府與晉王府結下大仇,勢必水火不容,那麼就算沒有參與對北狄的作戰,太子也是大大獲益的。

頂不濟,靖邊王府在三司會審中一敗塗地,坐實了陰謀刺殺晉王妃的罪名,但它積澱一百多年的功勳在那裏擺著呢,再加上這次一線天的大勝,相信陛下也不會懲罰得太狠,他也不至於因為幾句辯護而受了牽連。

江寒的心情自然不會好了,她沒想到會被一封不知所謂的密信打亂陣腳,陷入困局之中。無論三司會審結果如何,此事已經一發而不可收,不知那些出生入死的西北野戰軍將士們,知道這件事之後,又會鬧成什麼樣子。

回府之後,江寒就大病了一場。她的腦子快要不聽使喚了,眼皮也重如千斤,一劑一劑的湯藥吃下去,還是渾渾噩噩的沒有好轉。她隱約知道,江宏耐著性子和大理寺查案的人賠了好幾次的小心,也知道太子拜訪過幾次,被管家或者江宏恭敬地打發走了。

最值得說一說的是蘇淮嬰。

蘇淮嬰雖是刑部侍郎,但因為世人皆知的原因,必須避嫌,所以三司會審,沒有讓蘇淮嬰參與。這是無可奈何的事,江寒本也沒想著指望他一個書生翻案。

可蘇淮嬰竟然違抗了命令,擅自參與了案件的調查,更不怕死的是,他竟然不顧自己的身份、不顧父親的勸阻,偷偷出京,再次去了北疆。

有“密信”這條線索,蘇淮嬰不相信,自己會一無所獲。

大街小巷,也因為這個案子而鬧得沸沸揚揚。

“水定江寒花不語,風動天晴月色明。”當初對大榮“文武雙璧”的讚譽,現在聽起來,卻成了一場諷刺。“風”已止,“江”已涸,兩王反目,朝堂動蕩。一場對北狄的抗擊,表麵上大獲全勝,實則嘛……一言難盡。

靖邊王府在這場困局中掙紮了半個月。半個月之後,三司會審依然沒有頭緒,遠在大同郡負責接受北狄投降的晉王容慕之又傳來消息:合約達成,大軍即將班師回朝。

晉王要回京了,晉王交托的案子卻還沒有一個交代,這就說不過去了。

皇帝比江寒還要焦躁,他一麵抱怨朝臣工作效率實在低下,一麵責怪容慕之將這燙手的山芋扔給他。難道他就有解決的辦法嗎?

直到這天,他去了後宮,在皇後那裏,得到了一個自以為極佳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