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金陵城破;魔兵潰逃(1 / 2)

刹那間殺聲震天,反賊由三個被炸塌之大門處,如潮水般蜂擁而入,逢魔族兵勇即殺。

原來這“土”字營頭領黃震雄,乃礦工出身,外號穿山甲,自幼在礦山長大,極善挖土打洞。

此人能夠觀山脈地勢,城內外土質,知道若要掘地道至何處,需從何處開挖最隱蔽,不易被敵發覺,而何處土質最易於掘進,不易塌崩。

所以這黃州反賊,將金陵城圍定之後,即架上雲梯,推出呂公車,撞城捶,下死力猛攻,然那劉勝德及孔似明亦知,如此攻城,乃是下下之策,耗時極久,兵士折損亦極重,剛開始猛攻數天,乃是為了轉移城中守將之注意力而已,而真正殺手鐧乃是靠黃亦忠所部掘地道到城門下,炸毀城門殺入。

其實在攻城戰中,掘地道攻入城中之策並不鮮見,辟如三國時袁曹官渡之戰中,兩軍對恃,袁軍“掘子軍”,挖掘地道,欲從地下透營而入,攻入曹軍營中,被曹軍發覺,乃繞營掘長塹,斷了袁軍地道,袁軍未能攻入曹營。

但此乃是光掘地道,未用火藥配合故也,故威力不大,若被守方發覺極易反受其害。

黃震雄部“土”字營則不然,彼挖地道隻須掘至城門底下,而因為所部皆是挖煤掘銀,入山開龍口之礦工,在地下定位亦極準,掘進速度極快,彼挖至城門下時,隻將土層挖至薄而不穿,便將“火藥壇”搬至城門下之地道中。

所謂火藥壇者,乃是將裝酒大壇裝入火藥,壓實填緊,用黃蠟封口,裝上引線,一壇足可裝入火藥七八十斤,每個城門下運入十壇。

而後再將十壇火藥引線全部相連,將引線直通地道之外,七八百斤火藥在地道內爆炸,威力可想而知了。

然凡事皆有利弊,地道攻城雖是厲害,卻最須隱秘,最上策乃是敵方根本不知己方在掘地道,其次乃是敵雖知我掘地道,然不知掘於何處。

若是所掘地道,被敵發覺在何處,則敵可另行掘通,往內灌入燃油火藥,再點火焚之,則掘地道之人則如那洞中田鼠,必死無疑。

而金陵守將陵睢,椎靳顯然在用兵方麵是庸才,見反賊全力攻城,即以為賊技止於此了,隻需防守好城牆,城門,布置破雕銃防備從天而降之鳳凰則可,那知反賊居然掘地而進,配合火藥炸城門。

而這黃州反賊恐怕覺得,這三個大門耗費兩千餘斤火藥,若是光炸塌城門,太不劃算,乃在地道掘通,火藥埋好,一應事宜準備妥當後。發出三四千士卒,擂鼓蠱噪而進,推出撞城錘,呂公車,下死力猛擊此城門。

城中守軍見此情景,自然加派兵士加強受攻城門之防守,本來一城門隻有守兵四五百,然見此處受反賊猛攻,那指揮之萬夫長立馬加派兵馬加強此城門之防守,隻須臾時光,受攻城樓處、城門內守城魔兵即增加至千餘人,將那火球,火箭,箭鏃如雨般擊向攻城士兵。

攻城士兵不敵,鳴金退兵,直至退出至一百丈開外,那土字營士兵方得令,點燃引線……

須臾,城門處即傳來那震天裂地之巨響。

饒是黃州義軍退出了一百餘丈之外,然那爆炸之衝擊波仍將最後之十數人若大風催木般擊倒,口吐鮮血,看臉色應是內髒已損。

而那城門處,爆炸之中心則慘不忍睹了。

隻見那城門,城樓皆似那紙糊成一般,被那爆炸炸成了無數碎片,直飛上天……

那千餘兵士,正當其衝的,亦如那城門城樓一般,肢體被炸成肉塊直飛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