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 清江泛洪(1 / 2)

錦衣衛的組建還是需要時間的。

楊定也就是嘴快了一點,但轉過頭來又頭疼了。

那就是錦衣衛都指揮使用誰?

這是個問題。

按照明朝的慣例,錦衣衛使用的都是勳爵,或者跟著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老兄弟們。

隻是這個情況在靖國是行不通的。

首先朱元璋讓錦衣衛正式放出獠牙之前,是經曆過好幾次調整的。

錦衣衛一開始叫做拱衛司,其實就是朱元璋身邊的親軍,早早的就彙聚了一批人馬。

加上明朝的軍事製度是屬於世兵製,所以錦衣衛的出現,在極大的程度上保證了朱元璋對國家和地方的掌控能力。

但靖國的國情不同,軍隊是百姓上升的通道。

錦衣衛也是一窮二白,因而不管為了以後還是未來,都不能讓在職軍兵成為世襲。

否則不久堵死了百姓上升的通道?

等到階級固化,百姓看不到升遷的希望,還不得把自己掀翻了。

再說了,世兵製的壞處明朝就已經體現出來了。

中後期衛所崩壞,底層士兵淪為農奴,甚至比農奴還不如。

渾渾噩噩不可終日。

這也是楊定要下令給錦衣衛,進行二十年一次清賬的原因。

世襲的弊端,在有明一代的錦衣衛內部也是嚴重的問題。

不僅機構臃腫,效率低下,還被皇帝用各種理由萌蔭官員子弟,使之成為錦衣衛的負擔,每年支出的米糧也是國家的負擔。

這也讓錦衣衛到了中後期都沒幾次高光時刻,全被東廠或者文官押著暴打,馴服的服服帖帖。

故而吸取以上的教訓,第一任錦衣衛都指揮使必須要找對人。

用世家,則世家掌權,他睡不安穩。

用軍人,則新貴崛起,他更睡不安穩。

勳戚的話更是抓瞎,這個真皇帝的楊定九代單傳,兩個姑婆姐妹都沒有,就連他母親一方,早早就都去了。

真楊定的母親是個難逃的商人女兒,原先有一個老父親,結果在清江畔病故,隨後她為了安葬父親,來了一出賣身葬父,然後就被老鴇買走養了起來。

十五歲那年出閣,被先帝看中,結果先帝拿不出錢來,被老鴇叫人趕了出去。

正好當天夜裏起事,先帝也是夠橫,直接帶兵搶走了姑娘。

等生真楊定的時候,難產走了。

而先帝忙於統一南疆的大業,導致真楊定疏於管教,以致於被陳政玩弄在股掌之間。

所以遍觀朝野,楊定發現,居然連一個合適的人選都沒有。

這叫什麼事兒?

徘徊多時,陳安都快被楊定繞暈了,趕緊悄悄上前來說:“陛下,既然朝中無人,那就從皇室內選擇。”

“皇室也無人啊!”

楊定頓覺頭疼,他都是孤身一個,舉目無親。

不要說他了,就連真楊定也是一個樣兒,讓誰來?

“長公主啊!”陳安提醒了一下楊定,“長公主的身份地位正好合適,百官也不能反對,加之錦衣衛既然歸禦書房統轄,並且是世襲,那麼長公主代表了皇室統領錦衣衛,正好合適。

再說長公主年歲並不大,也未曾出閣,哪懂錦衣衛事?

但這個都市指揮使必須掛在皇室名下,至於主事就交給同知管,並且多設幾個同知,權勢分散了,也能用來拉攏百官和勳爵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