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邊分完了。
東邊也分完了,畢竟青國知道自家的事兒,拿下安州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再往西走,很容易和四會之地產生衝突,所以他就放棄,轉為對人口和財貨的訴求。
至於四會之地,此次參與會盟的四十二國中,出去梁楚越襄萊靖曜青八國之外,四會之地內的國家占據了足足三十四席。
所以分配到最後,除去辰國景陽中心五百裏地外,遼闊的土地一下也就變成了三十四國之間的遷徙抉擇時間。
不過林國、石國、寧國、鄭國已經選擇南遷,也就是剩下二十九個國家在四會之地。
當然,四會之地內,惠國戰局東北方,韓國戰局西南方,這兩國是不打算遷徙了,也在鼓動鄰國南遷,宣布願意支出費用。
至於沒錢怎麼辦,青皇願意借,而靖皇給出了一個辦法。
國債。
通過聯盟機構發行國債券,以此向民間資本借錢,同時可以很好的推動貨幣的統一化。
雖然青皇不怎麼開心,不過聽完靖國商部尚書徐大江的國債發行方式,不由得拿起紙筆抄寫下來。
開玩笑,這可是好辦法啊!
青國皇室也不是一直有錢的,能低息找別人借錢然後投入開發之中何樂而不為呢?
所以現在眾人的目光放在了四會之地東南方向,也就是第二批來的浙、閩、贛、昌等諸國身上。
諸國之中,閩國戰力最強,也最有錢。
但閩國似乎不打算對西南方向進行統一,反而是昌國最想吃下贛國的平原,一直攛掇贛國南遷。
但贛國明顯就不想南遷。
四會之地東南方向這裏還在吵。
但吵著吵著,餘下二十九國中,西北方十國之內,除西北方向的衛國選擇留下,其餘九國宣布南下。
一看這麼多國選擇南遷,東北的惠國陣營又走了兩國,以至於現在的東北就剩下惠國和附庸的趙國,西南韓國發現兩國疆域如果統一其他土地,那麼實力必然暴漲,也開始給西南境內剩下的三國施加壓力和許諾好處。
庸、應、隨三國一看,好像南遷也不算什麼壞事,也就答應了下來。
以至於最後,就剩下兩州的土地,供東南二十一國選擇。
怎麼辦?
東南小國的內心是無語的,閩國無心擴張,昌國隻饞贛國的平原,浙國是有心無力,而他們這些小國又不甘心沒拿到好處就遷走,弄得現在瞻前顧後,好地都被挑走了大半,辰國僅剩的兩州之地,也容不下十七個國家啊!
那這樣南遷個錘子喲!
還不如在四會之地東南繼續過日子。
“咳咳,列位,你們討論個結果了嗎?”
楊定輕咳一聲,把二十一國的思緒都拉了回來:“其實東南不一定都賣給東南的國家,比如惠國、韓國和青國都是不錯的對象。”
二十一個國家的皇帝臉色都變了變。
有人歡喜,有人恍然,也有人臉色難看。
“是啊!東南雖然多丘陵,但山中也多礦藏,我漢國願意出錢。”
“這就免了!”
閩皇王朝站起來:“我閩國吃得下。”
王朝雖然無心擴張,但也不希望別的國家和勢力進來,不然到時候他在東南也就沒了權威。
而贛國、昌國也深以為然,於是三國都開始根其他小國皇帝商量購置,浙國君主稍微一愣,也加入收購大軍。
就好像公司並購一樣,東南就剩下四個國度,剩下十七國得爭兩州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