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家賊是誰(1 / 2)

老太太回到家後,就開始留意,究竟是誰把家中情況透露了出去?

要知道,家中有內賊,在黑井可不是一件小事。

這裏就要順便說一下“黑井”的來曆了!

傳說中,彝家女放牛時發現自家的黑牛喜歡舔舐某一塊石頭下浸出的水,彝家女好奇也嚐了一下,發現水居然是鹹的,就樣誤打誤撞中發現了鹽鹵井,取名“黑牛井”,天長日久的就叫作了“黑井”。

過去,“鹽”是十分重要的戰略物資,得來不易,物以稀為貴。

黑井有了這麼重要的自然資源,可不得了!發現鹽鹵井後的幾百年間,黑井便從一個名不見經傳地小地方一躍成為了國內排得上號的鹽業重鎮。全國各地往來采買的客商無數,借此,本家人家家戶戶做起了自家的營生。

當然,在那個鹽價可比黃金的年代,最富貴的當數做鹽生意那幾家大灶戶,文家自然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但是,黑井畢竟地處偏僻,除了鎮上的人生活富裕,周邊的其它地方就大不相同。

既沒有什麼好的營生可做,又常常遭遇自然災難,許多難民索性上山做了土匪,借助著山高林密地自然環境,幹起了打家劫舍、綁人勒索錢財的勾當。

一些富戶家中下人貪圖錢財與土匪勾結,或搶或盜也時有發生。土匪們眼睛盯得最緊的,當然就是那幾大灶戶家。

因此,文家在修建大宅時,不僅門窗各處設計了精巧隱蔽的瞭望孔,方便家中小廝看家護院觀察外間情況。更是在臨近後山一側修建了後門,還有從二樓會客廳通向後山的棧道,據說另有一條密道可以從家中走地下直通到大龍祠。

這四通八達的出路隻有一個目的,那就是萬一真有土匪上門,可保一時平安。

當然,會花這些心思的不止文家,各大家族各出奇招,目的一致,隻為在這亂世求得一絲心安。

與何夫人的會麵,讓老太太心驚!

原來文家已然可以被外人掌握得一清二楚,外人既然找得到內應作耳報神,自然就有利益幹係在裏頭。

會為了利益出賣文家的人,不管有沒有何家這個事兒,這個家賊是誰?都一定要查個清楚。這個人,也必定留不得。

這樣的事又不好大張旗鼓的去查,老太太思來想去,家中資曆最老,自己最信得過的就是薛管家了。

薛管家十多歲就來到文家,自幼父母雙亡,由老管家買來家中做小廝。人老實,也願意吃苦,多少年來兢兢業業跟隨過老太爺、老爺,馬喂過、馬幫跟過、昆明鹽號的賬房上又曆練多年,從未犯過一點錯。幾年前,老管家告老歸家,他自然就成了繼任的不二人選。

當然,能成為管家,最關鍵的還是主人信任!

因此,老太太考慮再三,查家賊這件事交給他是再恰當不過。

福兒去把薛管家請到正房三樓客廳中,自己就去到一樓候著,老太太吩咐不得讓人隨意上來。

薛管家是一個50歲上下的漢子,因年輕時常年跟隨馬幫在外麵跑,皮膚曬得黝黑。哪怕近十年來多在家中辦事,生活安逸已經逐漸有些發福,黑臉龐上縱橫溝壑也依然明顯,種種都顯示出,這是個經過曆練的男人。

“給老太太問安!您傳我過來,可是有什麼吩咐?”薛管家自然已經看出,叫自己來定是有事,否則,也不用來到這三樓之上,還讓福兒去樓下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