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2 / 3)

第二天,程堂主特意安排了一個丐幫中的弟子隨侍在陸並左右,寸步不離。說是為了陸並的安全,可能敵人已經留意上了他,要他一個人盡量不要走遠,別和不相幹的陌生人搭訕,更別輕易暴露自己身份,相信旁人一些沒來由的言語。

陸並知他心內生疑,懷疑自己與昨晚的蒙麵人扯上了什麼關係,故意放顆釘子在自己身邊。當下佯裝不知,唯唯諾諾地答應著。心道:"你們倒底是在擔心我的安全呢,還是害怕我知道了你們什麼?當真奇哉怪了!"

轉眼三天已過,端午臨近。丐幫眾人早早收拾停當。大家分赴秦淮河畔,靜候花舫之會。

秦淮河隸屬長江,乃長江右岸支流,古稱龍藏浦,自漢代始稱淮水,唐後複稱秦淮。秦淮河有南北兩源,北源句容河發源於句容寶華山南麓,南源溧水河發源於建鄴溧水東廬山,兩河在江寧方山埭彙合成秦淮河幹流,繞過方山向西北至外城上坊門,從東水關流入建康城,由東向西橫貫主城,南部從西水關流出,注入長江。

所謂的秦淮花舫乃是建康人慶賀端午佳節的民間習俗。這一日,凡富戶千金、官宦小姐乃至青樓名伶,皆不分尊卑名份各備舫船,或於河中投放花燈,或端坐舫中鼓瑟撫琴,一路隨波逐流,順江而過,以示普天同慶,與民共樂。

當然作為″六朝金粉地,十裏秦淮河"。秦淮河古往今來便充斥著濃濃的胭粉氣息。兩岸金粉牌樓鱗茨櫛比,商貿鋪麵臨江而踞,不光是佳節如此,平常夜間也是畫舫淩波,槳聲燈影;紅袖飄香,笙歌伴宴,極盡繁華。曆來便是江南佳麗之地,如花美眷之所。

時辰尚早,還未有花舫漂過,秦淮河兩畔之濱,就早已集聚著翹首以盼的遊人,有富商巨賈、官宦公子、文人墨客、窈窕淑女……形形色色熱鬧非常。

佇立江邊,微風習習,雖說時已處夏,陸並仍是覺得有絲絲涼意。但見沿河兩岸美眷如雲,不覺心旌搖曳,說不出的心曠神怡。

陸並今天特意精心打扮了一番,身著綾羅錦袍,頭紮五彩方巾,手中折扇輕搖,儼然一富家公子派頭。那名隨侍的丐幫汙衣派弟子,也著意盥洗得幹淨了,扮著隨行書童模樣。

程堂主和白長老一路,為了不引人注目,隻忽即忽離地跟隨在陸並身後。

直到卯時方過,隻聽一通鼓響,爆竹聲聲,沿岸遊客霎時歡呼雀躍,好一陣沸騰。有人高喊:″來啦!來啦!"

果然一隻畫舫遠遠地順流緩緩而來,舫上旌旗招展、彩緞飄飄,舫頂上一麵五色彩旗獵獵有聲,上書"翠玉樓"三個大字。船頭一位粉麵紅妝的妙齡女郎迎風而立,在她身後有幾位歌女伴著清脆的絲竹之聲翩翩起舞。

畫舫駛近,有人說:"這便是金陵翠玉樓頭牌名妓玉月兒。"

陸並循聲細看,見其蛾眉輕描、粉黛薄施,雖無閉月羞花之貌,卻亦頗具沉魚落雁之容,果然非比尋常、不同凡響。不由心裏暗讚一聲:"好姿色。"心想那白如霜姑娘號稱"秦淮仙子"怕是比這位翠玉樓的頭牌名妓玉月兒嬌豔十倍。若非如此,又怎能妄稱“仙子"?

接下來,畫舫輕搖,旌船絡繹不絕,盡皆錦團簇擁,花色各異,有的掛滿彩旗、有的插滿鮮花、有的張滿詩書字畫、有的珠懸玉墜極盡奢華……舫上女子亦俱各形態迥異、姿豔佳色自有千秋,殊非尋常市井女子可比。每過一舫,遊客們無不振聲喧囂擊掌叫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