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3 / 3)

陸並一直盼著能見到白女霜。但是直到夕陽西下,華燈初上時,畫舫少說已過去了一、兩百艘,仍是不見寫有"秦淮仙子"的舫船,不禁心生失望。難道白如霜的舫船已經過去了,隻是她的舫上沒寫有″秦淮仙子"幾個字而已?或者說,她今天壓根就沒打算來?想到這兒,不由又想起兩日前那晚擲自己字條的人來。那人倒底是誰?字條上所寫的″秦淮花舫"倒底是何用意?他所說的秦淮花舫是指白如霜的舫船嗎,還是另有所指?

因怕錯過了花舫,陸並連午飯都沒舍得吃,此時隻覺腹中饑腸漉漉,餓得十分厲害。

正想叫扮作書童的丐幫弟子去買點什麼東西來充饑。隻聽一陣擊缶聲夾雜著絲竹聲和撫琴之聲遠遠地從淮河上遊傳來,入耳清脆令人耳目一新。又有人高呼一聲:″快看,來的不正是秦淮仙子麼?"眾人靜得一靜,霎時間掌聲雷動,一片呼喝呐喊之聲響徹了淮河兩岸。

陸並精神為之一振,早將滿腹饑腸忘得幹幹淨淨,目不轉睛地盯著河中漸漸駛近的畫舫。

隻見畫舫與先前駛過的其它舫船截然不同,一改花裏胡哨的妝顏,隻是舫頂旗杆上依然高懸一方七色彩旗,上麵白底黑字寫著"秦淮仙子"四個大字。船頭左右立著兩條竹杆,高若數米,上麵各懸兩個粉色燈籠,左邊燈籠寫著"太平"、右邊燈籠寫著"天下”。舫中坐著一位身材纖瘦的女子,白縞素服、玉麵清麗宛似出水芙蓉,自與其他舫中女子濃妝豔抹更是不同。那女子正襟端坐,對兩岸喧嘩之聲充耳不聞,正是名動建康的"秦淮仙子"白如霜。在她的身旁有兩名同樣身著白縞素服、年約十餘歲的女童分左右而侍。船尾一名梢公一身鬥笠簑衣,手提雙槳威然而立。

但見白如霜玉指輕舒、紅唇輕啟撫琴而歌:

″柳陰直,煙裏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

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

語音依依,嬌脆欲滴,宛如珠落玉盤,令人聽了,如醉如癡,霎時間便似五內俱空變得清心寡欲起來,置世間榮華富貴、功名利祿而不顧。

沿河兩岸聽得歌聲傳來,那些本來噪動不安的人立時變得鴉雀無聲,一片靜寂,誰也不忍心或是深怕弄出一丁點兒聲響,猝然間打斷了這世外仙音。

隻聽淮水輕漾,微波粼粼,白如霜顧盼生姿,粉麵潮紅,接著唱道:

"?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

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淒惻,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

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裏,淚暗滴。"

這一段語音又自不同,婉轉悠揚、纏綿悱惻,令人聞之惻然、神思悠遠,世間情事齊聚心間,不覺悽然淚下。

陸並隻聽得呆若木雞,沉浸在歌聲之中久久不能回過神來。

隻聽身旁一個聲音道:″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Ting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