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一座城市中有中心地帶,也有郊外。
那麼,什麼樣的人,才是生活在郊區裏的人呢?
是每天擠地鐵的上班族,還是大山遠區出來的畢業生。
不出意外的話,都是沒有任何背景,正在努力奮鬥的那群人。
社會最底層的人,往往為了幾十塊錢,低頭工作,活在這所謂物質年代裏,是沒有任何時間,去支配自己的思想,做自己喜歡的事。
所僅僅剩下的價值,不是被榨取吸幹,就是被利用剝奪,哪怕最開始的結果是你,也會被他人盜用,最後變成可笑的答案,你居然被指定是抄襲者。
一個成功出名的抄襲者,在別人麵前,會遠遠高尚於一個默默無聞的原創者,這是多麼肮髒的社會病態。
名大於利,利大於身的情況下,怎麼能構建一個良好的社會風氣呢?
當今社會,如何,又該如何呢?
倘若病態成為自然,那些真實誠信的人,就會被無情的打壓下去,直到內心發生改變,徹徹底底融入這所謂病態的環境裏,才可以不至於被排擠,看起來不那麼異類,慢慢的,形成了現在這種風氣。
追逐名利的浪潮中,難免會有不折手段,假裝善良受害者,用著詭異肮髒的伎倆,欺騙人心的路子去殘害僅存的正義心聲。
不客觀的說,人是很難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這裏麵包含了太多牽引繩索束縛其身,困其所神,如家庭,金錢,房車,背景,權力,美貌這些別人開口的外來條件。
這個世界,說白了,規則限定的活著,隻是為了別人製造出來的玩意,拚了老命去爭取。
說起來可笑庸俗,但放在當今社會,居然成了不可或缺的物質消費品。
看起來,理所當然的進步了科技,可退化了,思想精神上的靈魂沉澱!
這是不可取的現象,本來就是以個體存在的人,在被強加各種精神鎖鏈後,這樣的人活著?能不累嗎?
無論是從那種商業角度上來講,資本主義家最後的目的,無非是為了爭取更大的利益,而不是單純的投資建設,讓人民過的富裕且精神自由,那是不存在的癡心妄想。
真正能夠造福人民一方的,往往是區別於資本主義方的良心企業家,這真的為民,所不會體現出來的品性內涵。
生活在郊區外的人,大多數,都是為了家庭生活,以及那一筆簡簡單單的收入。
填飽肚子的同時讓自己的家人穿暖。
我們看似奮鬥了一輩子的努力,可永遠趕不上房價的上漲速度。
不知道是不是人們真的富裕了,還是精神上的貧窮遠大於估值的消費。
人們的精神承受力和焦慮感卻比從前大了幾倍有餘。
真正能去關注社會基層人們的心裏,少之又少。
於是,生活在郊區外的人看著時間表,一格一格的轉動,開始了第二天忙碌的工作。
重複一遍又一遍機器化的工作,使人的思想緊固了些。
按部就班的生活,隻有假期,能讓他偷一點閑。
這點閑,便是他支撐精神的最後支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