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事的孩子最讓人心疼(1 / 1)

市郊縣鎮,鄉裏山村,走在街上,聽聽每個人的故事,與人暢聊,對我而言,是種格外的享受。

時常聽到有人說:哭的最大聲的孩子是最痛苦的。

最習慣的的話是:你就不能讓讓ta嗎?ta還小,不懂事!

我想說,哭並不全是痛苦,還有可能是委屈,或者是假裝博取同情的工具。

但為什麼?沒人去理解,那個沉默懂事,被批頭蓋臉責罵的孩子,ta也隻是個孩子啊!

為什麼懂事的ta,成為了指責宣泄情緒的點,那麼請問:懂事,真的好嗎?

我曾說過:沉默是最大的痛苦!

但是今天我想澄清這件事實:

“這個世界上,最讓人心疼的孩子,往往不是那些看起來哭的很厲害的孩子,而是那些默默無聞懂事承受的孩子。”

很少有人會問,為什麼在同樣的年齡裏,所有人選擇用哭泣表達自己的悲傷的時候,隻有他選擇了默默承受每一份欺壓。

這份承受,是責任,但不是義務。

倘若用當今時代的話來說,就是愛哭的孩子有肉吃。

相反,那個默默無聞獨自承受的人,更像個傻子一樣的活著,不被引人注意。

我想說,懂事的孩子是最讓人心疼的。

如果這個世界上,能更多的去關注這種孤獨沉默懂事的孩子,那麼人才的密集性,至少會翻一倍有餘。

恐怕有人會質疑我的語句,孤獨沉默懂事的人,真的能成為頂尖人才嗎?

能的,越是孤獨的人越能產生清澈的思想,越是能極其專注做一件事情。

世界有絕大多數奇人,都是由孤獨轉換的思想所誕生的結果。

生活中,懂事的孩子到底是多讓人心疼呢?

如物品的退讓,食物的退讓,禮節的退讓,年齡的退讓,事物的退讓,工作學習上各方麵的退讓。

然後,別人禮貌的讚美說:

“看,多懂事啊!”

可有的懂事偏偏是被成長逼出來的,是被脅迫,不自由的。

生活是一道給予人願望的本身。

善良必須帶著鋒芒,不管是幫忙,還是給予,至少是建立在同等價值方麵上的。

如果幫忙成為一種理所當然,那我建議,把幫忙當做一種極度奢華的奢侈品。

當人們消費不起幫忙的時候,便會想起自己曾經的種種行為。

甚至在街道上冷眼相看,互不幫忙,這是社會的常態嗎?

現在是,以前不是。

對,沒錯,這種行為,加劇了人情的冷漠程度。

可這種冷漠,絕不是短暫形成的。

誰又來負責熱情溫暖這個世界呢?

你,我,還是ta,還是懂事的孩子?

當沒有了發光點,自然而然的就冷淡了火焰。

成人的告別方式,不必太傷感。

該來的總會來,該走的無法挽留。

我說著貌似神經質的話,沒有人會聽的,畢竟,到底要有多虛偽,才能融入這個世界啊!

懂太多事理的人,本身是十分孤獨的存在,身體這副容器無法容納理性的靈魂,所遠超的精神力,是覆蓋整個宇宙的粒子層。

是你嗎?懂事的孩子。

希望你能重新熱愛這個世界,因為你是最理性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