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麵:以夢為馬的童年 代序(1 / 1)

這是一個關於童年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冒險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追夢的故事。

這是一個關於成長的故事……

童年,是人生最美的階段。美在純真,美在自由,美在無憂無慮——當然,還美在總有一些細細的瑕疵、小小的缺憾。其中最可氣惱的是,除了學習上的家長管、老師管、班長管、組長管,還有——“大欠登兒”的同學管。然而,“不服管”的童年會是個什麼亂七八糟的樣子呢?

不得不承認,學習、學校,上課、作業,等等等等,都是童年繞不開的“溝溝壑壑、塄塄坎坎”。又像時刻張著大嘴的怪獸饕餮,專門吞噬童年的快樂時光。

但是,不學習、不進學校、不上課、不寫作業,能行嗎?小時候吹牛吹出的夢想,靠什麼來實現呢?靠“闖江湖”?靠“當網紅”?靠父母?靠朋友?

如果不靠自己的努力與執著,全是——扯!

是啊,生活不是故事裏的江湖,友誼不是毫無原則的包庇。盲目崇拜的偶像並不是想象中的那樣光鮮,網紅的“俊男靚女”展現出的並不是本來麵目。成長需要經曆,經曆之後才能明白“淘亦有道、學為正道”的道理。

奔流的寶茵河一頭連著草原,一頭連著城市。兩地的八個少年因為一個漂流瓶,緊緊地聯係在了一起。

美麗的孔雀屏草原上,號稱“草原三駿”的蘇赫、巴根、寶迪這三個十一二歲的小男孩兒突發奇想,把想要得到望遠鏡的心願寫在紙上,塞進空礦泉水瓶中,扔進了寶茵河。

漂流瓶順河而下,在紅樓市附近被張嘉泰、劉達傑、關浩軒這三個淘氣包兒撿到了。三人好奇心大發、同情心爆棚,決定不遠百裏前往草原送“愛心”。

張、關、劉開始為遠足草原做著準備,被監督他們學習和生活的正、副組長孟依錦、張嘉然察覺。這五人便是學校裏大名鼎鼎“桃園互幫學習小組”的全部成員,是由原“桃園忠義幫”被“招安”和“擴編”而來的。三名男生憑借“三寸不爛之舌”,說動了文靜的孟依錦和潑辣的張嘉然一同跟著,便於全程監督。兩位女生誤上賊船隻好奉陪到底,而且還不得不為三人進行撒謊、開脫。

“草原三駿”急著與“桃園互幫學習小組”會合,好早些拿到望遠鏡,便從寶茵河上遊順河畔往下走。由於唯一的手機掉進了河裏,雙方失去了聯絡。

兩夥人沿著寶茵河相向而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中間有還好心辦了壞事,也有無心做了好事。總之,曲折又新奇,驚險刺激又妙趣橫生……

難忘的暑假結束了,孩子們重新回到各自的學校。但兩夥少年的純真感情卻沒有結束,他們的故事也沒有結束……

每個男孩兒的心中,都有一個“江湖”,都想著仗劍天涯,煉就一身俠肝義膽;

每個女孩兒的夢中,都有一個“童話”,都想著在開滿鮮花的草原上,等待一匹雪白雪白的白馬……

“做人如果沒有夢想,那和鹹魚有什麼分別?”是啊,童年要是沒有夢想,和熏兔有什麼區別?和燒雞有什麼區別?和烤鴿有什麼區別?和家常醬豬蹄、油炸臭豆腐、鐵鍋㸆大鵝、炭火烤羊腿有什麼區別?

就算是為了睡覺都能饞醒的美食,必須努力奮鬥!

放馬飛奔吧,追夢少年!逐風而行,瘋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