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零九章:寒門難出貴子(2 / 2)

而讓唐衛國下定決心要居家搬往省城,還有一個重大原因。孟母三遷,就是為了給孟子造就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但是有時候讓唐衛國無能為力的是,越是家境清寒的人家,對於子女的學業總是賦予了很高的期盼,但是卻給予十分可憐的資源。

這兩年從前的很多製度都取消了,但是過去很多年裏。大家一方麵覺得羨慕讀書人有文化明事理,但是另一方麵他們對孩子讀書的事情並不上心,孩子的學習成績,甚至沒有給家裏幫忙做點農活來的重要。

這聽起來好像自相矛盾,但是事實就是這樣荒誕又可笑。唐衛國入學的早,從大專學校畢業還是個未成年的少年。他在公社小學裏給孩子們教書,除了第一天上的第一節課,教室裏的孩子從來沒有一天是到齊的。

上課的中途,就會聽到’大林,你媽叫你回家割豬草,你動作快點!’、’大山,你來幫我去地裏挖點蚯蚓,給咱家雞補補’....諸如此類,數不勝數,直接是無視了唐衛國的存在,就堂而皇之把自家孩子叫回去,幫忙幹活去了。

這也是有幾分大家因為唐衛國年輕的緣故,但是實際上他們對孩子的期盼,就是能夠認字會數數就行了。畢竟如果真的學那麼久,上學本子筆都是要花錢的。在這一方麵,大家是不約而同的吝嗇。

唐衛國那時候年輕氣盛,一方麵氣惱學生家長就這麼不重視孩子的教育,另一方麵對那些不知道好好學習的孩子,同樣也是恨鐵不成鋼。家長不重視,這些正處在調皮搗蛋年紀的孩子,一個個就跟皮猴子一樣,更加坐不住。

寒門難出貴子,這不是一個誇張的說辭。所以唐衛國一直為妻子宋美芳感到驕傲自豪,因為之前高考的取消,所以宋美芳一路咬牙艱苦念到高中。宋老爺子和宋錢氏的性格,對宋美芳念書這件事頗有微詞,覺得宋美芳一個女孩子,心太野了,至於學費什麼的,更不可能。

所以宋美芳可以說是半工半讀,靠著學校裏的獎學金一直上到高中。為了節省下來住宿費,宋美芳每天四五點,就抹黑靠著雙腿走到縣城裏,放學以後要先把家裏水缸的水挑滿,家務做好,照顧弟妹以後,再勉強擠出來一點可憐的時間,用來學習。

這種堅持不是一天兩天,在家裏沒有任何精神活著物質上的支持,宋美芳硬是咬牙堅持了六年。唐衛國知道後,深深被宋美芳堅韌的打動,兩人情投意合,又有很多共同話題,很快就暗生情愫。

後來宋美芳通過考試,進入紡織廠當上了女工,當上工人是十分光榮的一件事。原本唐衛國以為,有了宋美芳這樣一個鮮明的例子,生產隊裏的村民,對孩子的教育肯定會更加重視了。

畢竟唐衛國在公社小學教書了幾年,也是殷切希望能有更多的孩子,可以通過學習改變自己的人生。但是事實並不是這樣,起初確實有很多家長激動起來,把孩子一窩蜂地塞到公社小學裏。可惜還沒過兩天,這些孩子又要被沉重的家務拖累。

課本上的知識還沒學明白,如何砍柴挑水、如何趕豬喂羊、如何照顧弟妹,這些孩子們都掌握的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