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名機薈萃(2 / 2)

米格1.44其實隻是半吊子的隱身戰鬥機,因為它計劃采用的是等離子隱身,但這項技術根本就不行。

本來米格1.44戰鬥機,可以說是米格設計局的翻身之作,結果還是輸給了蘇霍伊,如果這款戰鬥機發展順利,那很可能在九十年代末就服役了。

米格1.44戰鬥機的性能參數看起來還是很強大的,它的機長達到十九米,翼展十五米,比殲二零戰鬥機還略大,空重十八噸,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三十五噸,最大平飛速度設計為M2.6,航程達到四千公裏,升限二萬一千米。

當然米格1.44的下馬,一方麵是技術上的,一方麵也是因為沒有錢繼續研究。

在技術上來說,米格1.44戰鬥機的設計思想,還處在三代半的時代。

因為它的原始設計,就不夠隱身,比如說它的鴨翼,沒有上反,也不是透波材料。

而殲二零戰鬥機之所以能夠成為真正的隱身戰鬥機,除了采用隱身材料以外,它的隱身設計也是很優秀的,鴨翼上反,機翼下反,還有全動雙垂尾,DSI進氣道,中央升力體,無一不是為隱身考慮的。

在設計理念上,北熊國的米格1.44也好,T50也好,蘇三七也好,其實都是把隱身放在了機動性之後!

這就是它們不夠成功的最主要原因,包括蘇四七前掠翼戰鬥機,這款技術驗證機的設計理念其實也是把機動性放在首位。

蘇四七也是在八十年代初開始設計,當時也是準備在九十年代末服役。

在那個時代,無論是鷹醬還是北熊國,都對前掠翼布局很感興趣,雖然這種氣動布局早在二戰時期就已經提出並有過技術驗證機。

但一直以來,前掠翼的缺陷無法克服,到了八十年代,鷹醬和北熊都認為可以克服前掠翼的缺陷了。

前掠翼由於氣動上的問題,容易折斷,蘇四七戰鬥機則是把機翼用複合材料製造出來,百分之九十都是複合材料,它比米格1.44更大,有二十二米長,翼展十六點七米,高六點四米,最大起飛重量達到三十五噸。

蘇-47裝有內置彈艙和保形武器掛架,共擁有14個外掛點,可以說看起來非常不錯。雖然蘇四七也擁有內置彈艙與一定的隱身設計,但是前掠翼所帶來的振擅問題始終無法解決。

蘇四七金雕技術驗證機,在一九九七年首飛,與F22戰鬥機在同一時期,後來蘇四七還多次參展航展,驚豔了全世界,很多人都認為它將成為北熊國的四代機,結果卻不是這樣。

在二零零二年左右,T50項目開始,其實T50借鑒了不少蘇四七的設計,隻不過它采用的是翼身融合的升力體設計,當然它的問題也是隱身性能不足,特別是兩個吊掛式的發動機,以及直通式的進氣道。

這一次莫科斯航展,還是非常令人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