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後記(2 / 2)

唱的地帶讚頌土地、河流,森林、山巔、高天流霞。從內心讚頌自

然和人性之美,歌唱人間經曆的滄桑和幸福,敬畏自然、珍惜人

間一切美好的事物。盡管我明白,我離詩人真正的自由和愛還有

很遠的距離,但我時常在生活中保持愛和感恩,並將繼續前行和

思考。詩歌不僅包括寫出來的部分,也包括沒有寫出來的部分。

238

那些尚未寫出來的部分所孕育的力量才是讓我不斷持續深入的

源泉。

英國詩人雪萊在《詩辯》中回答:

“詩歌的確無用,但是,詩歌

卻可以直抵永恒,直抵無限和本原。

”我多麼希望,我笨拙的筆下

寫出來的文字能夠長過我的生命,可是,我知道,我在白紙上為

世界構築的小興安嶺是多麼的浮於表象,多麼的單薄且弱不禁

風。許多年來,我既沒有寫出小興安嶺的廣度,也沒有寫出小興

安嶺的力度,更沒有寫出小興安嶺的深度。即便是這樣,我的故

鄉小興安嶺依然接納我,包容我,認可我,給我更廣闊的愛。

此刻,當我在台燈籠罩下的鍵盤上,敲擊出這些和小興安嶺

有關的文字時,我在內心深處得到了一種寬慰和滿足。不為別

的,隻為我是一個有故鄉的人,我是一個有根的人就值得了。等

老了的時候,和妻子一同回去,在湯旺河邊蓋一間樺樹木刻楞,

親近一山一水,一草一木,聽風,聽雨,聽鬆濤,閑看吃飽草的馬

兒甩動尾巴,累時煮一鍋星星共品夜的清涼,與來訪的親人在天

狼星的守護下,詩意地棲居。

這是我詩歌生涯中的第一本詩集,收錄的是我從

2005年到

2011年期間在國內五十多家文學刊物發表的大部分作品,這些

作品都是寫給我的故鄉

--小興安嶺的。這些詩歌展示了我工

作、學習、生活和寫作的全部艱辛曆程。那些或在路途、或在深

夜、或在讀書間隙電光火石般閃現的詩,它們就像我的孩子,飽

含了我的全部心血。如果這本詩集中有一首詩能夠打動您,讓您

感受到文字的光芒和溫暖,親愛的朋友,那將是我最大的快樂。

最後,在《

》得以出版之際,感謝著名詩人、蕭紅文

學院院長李琦老師,能夠在百忙之中執筆作序,在這裏我以詩歌

的名義,向李琦老師致以衷心的感謝!感謝多年來給予我最大幫

助、支持和關心的潘永翔老師,感謝文學道路上給予我鼓勵和指

點的朋友,感謝生活中、網絡上許許多多素不相識未曾謀麵的朋

239

友,有你們的支持和勉勵我才能走到今天這一步,感謝依然生活

小興安嶺天空下我勤勞而樸實的父老鄉親,是你們

使我完成了這本詩集的必要手續!

由於本人僅是詩歌愛好者,語言無力到達的地方太多,四輯

中的詩歌劃分不盡合理,前後順序有些隨意,由於寫作時間跨度

較長,詩歌風格也不盡統一。懇請屈駕閱此詩集的各位朋友和前

輩不吝批評,本人深表謝意!

2011.5.11.22:47

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