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指剛一掌(1 / 2)

上官羲追問:“那麼,老前輩說的主人,一定是先祖父了。他……他是否也遭了不幸?”

老者搖頭道:“這個上官英該是你的曾祖輩,他沒被殺,他是明開國功臣裏唯一幸存的一個人。”

上官羲問:“曾祖為什麼能活下來?是不是因為與朱元璋有瓜葛?”

老者搖頭:“沒有。而且有瓜葛也不是幸免於難的原因。我的二徒兒徐達和朱元璋是同鄉、同學、朋友,又是兒女親家,他把三個女兒都給朱元璋做兒媳,結果還是被朱元璋賜死了。上官英倒沒有和朱元璋攀親富貴結秦晉之好,他幸免的原因是,因為不是我的徒弟,沒暴露明教徒的身份。”

上官羲道:“那麼我爹爹為什麼隱居在家,明朝廷內沒有上官姓親人為官?”

老者搖頭道:“隱居此洞以後的事,老夫就不得而知了。”

薛雲義道:“我聽上官忠雲說過,上官英老大人離世以後,嚴囑後代勿在朝廷為官,因此,上官大哥雖有文有經世之才,武有安邦之策,卻隱居林泉,專攻劍術。”

悟行道:“怪道上官公子的令尊上官忠雲大號稱詩、書、劍三絕。”

上官羲:“老前輩乃前世高人,連家父在內,論武功也和老前輩差得甚遠,報仇之事,徒有其心,怎能如願呢?望老前輩成全……”

老者道:“我成全你們,我行將入木,武功在我身上,已無用處,我分別傳給你們幾個後生,將來去濟世安民。但是幾十年前,我授徒非人,以致我至今,仍存遺憾。常言前車之覆,後車之鑒,今日雖非授徒,老夫也要慎重。你們凡願學我武功者,必須立誓……”

上官羲道:“上官羲願遵前輩要求立誓。”

芳晗和夏侯星元道:“晚輩願立誓學老前輩武功。”

悟幸道:“還立什麼誓呢,我師父教我武功,可沒讓我立什麼誓啊!”

老者道:“我不是你師父,你願學就立誓,不願學,就隨便。”

悟幸想了想道:“好吧,你們都立誓,我也立誓,為殺了那些朝廷鷹爪,我願學。”

老者道:“好吧,你們發誓吧!一、學我武功,必須行俠為義,濟世救民;二、學我武功,必須扶困助危,扶貧救弱;三、學我武功,不許幫助官府,不許當朝廷鷹爪,危害武林。”

上官羲、芳晗、夏侯星元、悟幸願遵老者提出的三條誓言。

宣誓完畢後,薛雲義道:“前輩,原來貴教宗旨,也是行俠仗義,扶危解困,這與名門正派的俠義道有何區別?”

老者道:“我們魔教的魔並不是妖魔的魔,魔教隻是所謂是名門正派對我們的誣蔑叫法。原本我教本名,兩浙謂之“摩尼教”,江東謂之“四果”,江西謂之“金剛禪”,福建謂之“明教”、“揭諦齋”,名號不一,明教尤甚,力量最大,影響深遠,皆依創教祖師摩尼教義為宗旨,至宋代,教名改為“吃菜事魔”。那個名叫方臘的起義軍領袖,號稱“聖公”,建元“永樂”,更發展了“吃菜事魔”教的教義,置官吏將帥,以巾飾為別,自紅巾而上凡六等,明確提出,它的教義是‘助貧’、‘助困’和‘平等’,因此受到農民擁護。倘若朱元璋不打著明教的幌子,也成不了氣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