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朝在東北地區立統治,州、海、野人三大女真便歸屬朝統治,與內地省、州、縣的百姓一樣成為了朝臣民。是奴兒幹司廢黜後,三大女真又全轉歸遼東司轄。作為朝治下百姓,三大女真確實得到了國臣民應有的待遇,遇有災荒、疾疫等況朝廷會予以撫恤賑濟。文獻中關於朝賑撫救濟女真的記載隨處可見,幾乎貫穿整個朝。永樂十年(元1412年)六月,遼東州衛揮僉李顯忠奏,“塔溫附人民缺食乞娠貸之”。成祖以下共主的豁達複戶官員,“薄海內,皆吾赤子,遠人歸,尤宜存恤。即遺人發粟娠之,毋令失所”。永樂十年(元1412年),遼東揮同巫凱奏,州衛揮李裏等人“悉挈就州衛居住,歲乏食”,成祖又詔“發倉粟娠之”。統年(元1440年),州左衛凡察率殘眾剛剛遷到蘇子河域,彼時尤為困頓不堪乃至“口糧食艱難”地步。朝除了可安插李滿住處居住,又令遼東鎮守總兵官“給糧濟”。統年(元1444年),州衛督僉李滿住奏,州衛遷的二百二十餘口人“甚是饑窘,乞娠恤”。英宗當即戶“速令遼東司一撥糧米濟”。甚至萬曆十年、二年(元1617年),已經秘密國的後金權遭遇到嚴自災害。史稱,“上年水災,胡地尤甚,饑寒已極,老弱填壑。奴酋令覓食……群胡逐日出來”。麵對空嚴峻災努爾哈赤仍舊在朝助,尚蒙在鼓裏不努爾哈赤叛實的朝依給予賑濟。朝鮮人估計當時朝“借給之,必浩大”。以上文獻記載恰如鐵一般實存在,令人無可辯駁。總之,朝的確對東北地區女真人盡到了一個統治權的職責和義務。
從階級屬講,三大女真又不可避免地淪為朝封統治階級的壓迫對和統治對。女真人千萬不要望朝真得會優養善待他們。這跟占著優越會地的金女真人、清旗人要有著質區。畢竟朝是漢人立的,這個王朝血脈裏凝積著幾千年來頑固的農耕文識,始終堅持漢地、輕邊疆的“漢”國策,廣闊邊疆地區更多是作為屏蔽內地戰略安全的藩屬而存在。在朝識態中,邊疆地區的戰略價值是無法同農耕內地比的。就拿東北地區來說,朝打著“華夷一”旗號招撫女真,可內心深處卻始終難以棄“非我族人,心必異”的狹隘思和固執成見。對《神宗實錄》說得再白不過,“文皇帝設奴兒幹司,以羈縻之,同(州)三衛均資捍蔽,蓋以金元世仇,欲蠻夷攻”。朝大力經營女真的初衷就是為了借助女真從側翼牽北元。令蒙古、女真互攻擊同時彼削弱,繼而讓朝可坐享漁翁之。等包藏禍心何險惡何陰毒!
既朝為了維自身長久統治可以寬宏博大地招撫優待女真。還是為了維統治秩序,朝同樣能夠翻臉無狠狠出手衡打壓女真。甚至殘忍地揮刀屠戮、犁庭掃穴,而胡蘿卜大棒的選擇與否全朝統治需要。朝無論如何是絕不會允許女真大亦稱雄一方,以致威脅自身統治的。更何況女真人還有著往昔劣跡科。一場靖康之變,女真人曾令下塗炭雄踞中達百餘年,如胡悍虜朝又豈敢等閑視之。實上無論女真人現得有多忠順,朝會對極為防範猜忌不已,屈身於朝統治下的女真人哪有得選擇。
為切實有效地防範女真威脅,除了在遼東年保持十萬駐軍作為軍威懾,以實施嚴格經濟壟斷控。朝還采了兩項措施專以分離間、虛弱疲敝東北地區的女真。
一、對女真人實施“分枝離勢、分而治之”的民族壓和民族分策。漢人永遠無法忘記“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的可怕讖語。要東北地區女真人出現何走統一的趨勢苗頭,會朝視為極大威脅且立即以嚴厲遏。為達到細弱女真目的,朝在如何設置衛所上夠文章也玩到了極致。隨著女真人口不斷繁衍,朝會不斷調整增設衛所安置過剩人口。借勢力較大且實力較的女真衛所分割肢成數個小衛所。增設衛所同時朝又會刻諸衛所“自雄長,不歸一”,在互不統屬的衛所間人為造成彼羈絆牽,如便可達到分而治之的目的。朝將州女真分成三衛,又將納喇氏女真分為數個衛所無不是出於分肢初衷。奴兒幹司立之初,朝共在奴兒幹地區陸續設立130餘衛。待至萬曆年間,奴兒幹地區衛所已增至衛384、所24、地麵7、站7、寨1,稱384衛。如同漢的“推恩令”,朝過增設衛所予以衡的效尤為顯著。一方麵,奴兒幹衛所“俱朝廷屬衛”、“世受爵賞”而對朝廷感恩戴德,密切了衛所同朝之間的治隸屬關。另一方麵,朝也確實達到“分枝離勢、分而治之”的目的。整個中女真族群長處於分崩離析一盤散沙狀態,難以對朝構成實質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