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雖然是關莊首富,可老莫家卻也沒多麼奢華,一棟占地麵積三百來平的三層小洋樓,左右橫向還有兩棟平房,整體就是個小四合院的格局。
左邊是個兩百來平的茶室,放著十幾張方桌,桌旁配四張長條凳,牆邊有那種帶水龍頭的大茶桶,要喝茶自己接。
平時那些年老體衰,已經幹不動活的鄉親會來這下下象棋,打打黃十八(別問我黃十八是誰),雖然家裏就爺孫倆加一對照顧他們的夫婦共四口人,一年四季卻也不冷清。
右邊是廚房和飯廳,莫問喜歡吃柴火灶煮的飯,尤其舍不下那口香脆的鍋巴,所以在家家戶戶都用電飯煲煮飯的時代,他們家還是燒柴火煮飯。
負責照顧他們爺孫生活起居的保姆,也是本鄉的一個中年婦人,她老公則是專門負責給老莫家砍柴,幹些雜活,相當於古代的雜役,月工資卻不比城裏那些打工人低。
主樓前有一片寬敞的院壩,停下十幾二十輛車都沒問題。
除了前院,主樓背後還有一片後院,是平整的泥土地,沒有用水泥鋪過,因為莫問覺得這樣接地氣。
這裏的接地氣不是低調親民的意思,就是字麵意思,地氣在玄學中指的是地中之氣,是土地山川所賦的靈氣。
《禮記·月令》中有載: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天地和同,草木萌動。
鄉下人普遍身體比城裏人好,未嚐沒有鄉下人的居住環境更接地氣的原因。
後院架著一個葡萄架,用以代替遮陽棚,八月份的時候,架子上一串串飽滿的紫葡萄掛著,不僅好看,又遮擋陽光。
坐在葡萄架下,太陽照不進來,四麵又透風,這小風吹著,那叫一個涼爽愜意。
挨著後院還有一片用籬笆圈起來的菜園子,這是莫問和莫秋爺孫倆自己侍弄的,麵積不大,平時種點蔬菜水果,如黃瓜西紅柿,西瓜和地蘿卜(豆薯)啥的。
他們跟那些開著奔馳寶馬下地侍弄農作物的鄉親一樣,種的是情懷,吃著自己種出來的純天然無汙染蔬菜水果,那種感覺可是截然不同。
葡萄架下有一張石桌,莫秋平時最愛做的事,就是在完成每天的基本鍛煉和對萎縮肌肉的按摩後,坐在石桌旁,擺上筆記本電腦碼字。
身患漸凍症,不能到處去玩,每天隻能進行強度極低的鍛煉,以延緩肌肉萎縮的速度。
高中畢業後莫秋雖然考上了一所好大學,可因為這坑爹的病,讓他也沒法去上大學,他便當了個網絡作家,在網上寫寫打發日子。
從莫秋的形貌,可以看出他親生父母顏值不低,一米七八的身高,體形均稱,雙腿頎長,作為一個男孩,卻長著一張瓜子臉。
長瓜子臉的男生大概率會是一個帥哥,好在莫秋的臉龐棱角分明,配上一頭短碎發,很有男子氣概,絲毫不顯娘氣。
也不知道當初他爹媽是咋想的,這麼好的孩子說扔就扔了,不過莫問得感謝他父母,否則他哪來這麼好的孫子?
今天莫秋如往常一樣,坐在石桌旁的靠椅上,桌上擺著筆記本,電源插在從窗口牽出來的插座板上,雙手在鍵盤飛快跳動。
不知道是不是寫到了比較有趣的地方,他臉上漸漸露出一抹猶如春日暖陽,讓女孩一見就忍不住想喊歐巴的微笑。
“嘩啦……啪……”
突如其來的動靜嚇了莫秋一跳,他回身抬頭看去,原本由葡萄藤交織而成,完整一片的棚頂出現了一個破洞,陽光從洞中透射進來,一串青中帶紫的葡萄在地上散落開來。
視線下移,地麵被砸出一個雞蛋大小的凹痕,而一顆黑漆漆的圓球在地上緩緩滾動,很快就靜止下來。
“什麼玩意?”莫秋好奇的起身,走到圓球旁蹲下身仔細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