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4.映秀的微笑(1 / 3)

第一部分 4.映秀的微笑

1

是歌聲引我來到映秀的綜合市場。

即便是新映秀,這也不是第一次來了,何以眼中所見的一切都如此新鮮得仿如乍然相對呢?

是呀,這些樓宇、街道,包括路邊的一草一木,一樹一石,都是嶄新的。這是一個完全徹底的新天地。它應該是目前世界上最年輕的一座城鎮。從始建到落成,僅僅一年時間。

汶川大地震災區中,映秀小城是唯一徹底成為廢墟的地方,也是唯一在廢墟原址上重新修建的地方。

此為其獨特性之一。

到底是舉鎮遷走,另擇安居之地?還是原址重建,絕不放棄?這個問題曾經深深困擾過人們的心靈。也是映秀重建規劃設計慎之又慎的關要所在。

映秀綜合市場(周運華攝)

一定要將映秀在原地上扶起來!

一定要讓重新站立起來的映秀盡展人類大愛輝煌的力量!

映秀恐怕是古往今來世界上受到關注度最高的災後恢複重建之地了。首先體現在重建規劃設計方麵,是由川粵兩省建設廳統一部署而完成。盡管後來媒體報道時使用的大多是“大師雲集重繪映秀”之類語句,實際上,這項工作中,付出最多,貢獻最大的,是東莞市城建規劃設計院。可以說一切是從他們開始的。地震過後兩個月,2008年7月17日,該院組成的映秀項目組,就勇敢地進駐映秀鎮,開始了總體規劃編製繁瑣細碎的摸底工作。這期間地震災區,尤其是震中,餘震、飛石、山體滑坡等等驚險恐怖是盡人皆知的,就是在這樣非同尋常的艱難情境下,他們置個人安危於不顧,撫摸映秀的每一寸土地,撫慰映秀的每一顆心靈,苦苦奮戰了整整七十個日夜,於2008年9月27日捧出用生命和心血凝成的初步規劃成果,為城市設計呈上彌足珍貴的基礎資料。

接著,又進一步熬煉,奉上映秀鎮總體規劃初稿。

後來,映秀鎮城市設計編製單位——上海同濟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西南所)投入力量,共同探討,對初稿加以豐富、深化,磨成最早的城市設計方案。

心血一滴一滴催放這朵奇葩,前後用了整整半年時間。終於,一朝捷報傳來,2009年4月,映秀鎮重建總體規劃方案通過了四川省、阿壩州兩級政府的審議!

這是榮譽,也是回報。奮鬥者們可以一洗征塵,欣慰展顏了。

榮譽更進一步成為禮敬和嘉獎,2009年12月9日,同濟規劃設計院上報的映秀鎮修建性詳細規劃,榮獲“2009年度四川省優秀城鄉規劃設計項目”評選一等獎;相隔十八天,2009年12月27日,東莞市城建規劃院上報的映秀鎮總體規劃榮獲廣東省建設廳“2009年度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優秀設計獎”一等獎。

當然,大師萃聚,星光璀璨,確實是映秀可以千古傳頌的驕傲,它照亮了這方災深難重的土地,使得她在倍感溫暖欣慰之際,刹那抖落籠罩在命運上傷痛的陰影,露出舒心的微笑。

眾人口口相傳的“站在小鎮背後的大師”,約略指的是建築設計業界的精英們,其實,更有廣泛社會領域的英傑們為映秀重建慷慨貢獻了智慧和力量。四川省、阿壩州兩級政府的滿意,對於東莞人來說,僅僅是爬上了第一個山頭,他們擬定征服的最高峰,更在重重巒嶺之上。那無限風光處,遒勁地勒石鐫刻著這樣一些句子:

全國災後恢複重建樣板。

廣東援建典範。

現代抗震建築博物館和防震減災標誌性示範區。

汲取災難教訓、集中人類智慧、造福子孫後代的標誌性工程。

這是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四川省委書記劉奇葆等國家和地方領導人對映秀重建提出的殷切希望,更是東莞援建工作者給自己製定的高遠目標。

要擁抱這一目標,必須讓規劃設計方案更精彩,更趨於完善,更具有城市建設時代的先進性。

他們開始行動了,不惜心力、財力,廣招天下精英,以集思廣益,共繪藍圖。首先,邀請清華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同濟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等五家單位參與城市設計方案競標,以優中選優。接著,於2009年4月,就“安全、先進、優質、環保”之重建主題,舉辦了規模盛大的國際研討會。當其時,計有國家建設部、聯合國亞洲防災減災中心、中科院中國建築研究所等部門、機構,包括中國大陸和日本、新西蘭、意大利、中國台灣等地震頻發地區的國內外建築、規劃、抗震、生態環境等領域的六十多位知名專家學者,以及抗震新技術新材料相關企業技術人員等260餘人,親臨盛會,各抒己見,各逞其才,為映秀重建建言獻策。

最後,誠邀國內外著名設計大師參與具體建築物的設計。

最後的,成為最激動人心的。

新映秀鎮,大師手筆,如此作記:

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由世界知名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團隊擔綱設計。

映秀七一中學,由曾經協助梁思成創辦清華大學建築係的兩院院士吳良鏞主持設計。

汶川大地震震中紀念地體係和映秀中心衛生院,由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院長何鏡堂主持設計。

映秀鎮國際學術交流中心,由中國國家大劇院設計者、法國著名建築大師保羅·安德魯設計團隊負責設計。

全鎮建築外觀的協調性等,由同濟大學負責做最後把關。

曾有人慨歎說,這座小鎮特殊的建設曆程,足以載入中國建築史冊。其實,將“中國”兩字換成“世界”,也是適宜的。舉世之上,還有哪個萬人小鎮,是這樣地聚合全世界最高智慧?這樣地“先進性”遍布所有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