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3.映秀的淚滴(1 / 3)

第二部分 3.映秀的淚滴

1

很長的一段時間裏,映秀鄉親並不知道“三劍客”的身份,把他們當成是給東莞警察和東莞醫生們搞服務的勤雜人員了,因為你看,警察們上山爬坡,進村入戶搞摸底調研的時候,他們手裏拿著筆和本子什麼的,在一旁跟著,醫生們往來忙碌,救死扶傷的時候,他們奔前跑後,也夾在中間。好像他們啥子活兒都要幹,啥子心都要操。警察們盡管辛苦,可是總有換班輪崗的時候,醫生們雖然勞累,總也還是有時有晌的,到休息時間可以休息,偏這幾個人,根本就沒有上班下班,工內工外之分。你多晚睡覺,看見他們住處的燈都還在亮著,你次日一大早起來,他們已經又在四下奔忙了。

最重要的,在他們麵前感覺不到那種身份上的差異所帶給人的拘束和壓抑。他們的眼神兒裏有一種格外的親切,話音裏有一種格外的憐惜,就像是專為從遠方趕來幫你扛災擋難的血緣親戚一樣,讓你不由得就想跟他們掏出心窩子的話。心裏的傷和疼,跟他們一擺,像是就不那麼傷不那麼疼了,一肚子的灰心絕望,在他們跟前一陣抖落後,像是就不那麼憋迫得人不想活了。甭管啥難處,隻要讓他們曉得了,很快就不再是難處了,他們甚至能提早替你想到難處,悄悄就幫你搬排開。

最提精神的一件事,是他們來到後不久,在鎮子入口處高高矗起的一塊大牌子,上麵堅堅勁勁地寫著兩行大字:川粵聯手,定抹災痕成美景。莞映同心,誓把廢墟變家園。上頭的字個個五米寬,不論站在山坡上,還是街壩間,都能看得清清楚楚。那些字像是電視卡通片裏的那種能量塊,一進人的眼睛,立馬打通心髒,讓你身上一下就有了力氣。

活下去的力氣。

有了活下去的力氣,眼睛裏的一切就又漸漸有了顏色。

這確實是陳林佐一班人的苦心所在。到了映秀後,他們很快就明白,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是把映秀鄉親被恐怖大災難擊得破碎零散了的心,重新補綴修合好,讓它複原,重新燃起對生活的熱情,對未來的希望。隻有人心康複了,山川大地才會有真正意義的重新振作、複活。

這是熬煉金子一樣,從實踐中得來的真知。

這一次,不是直奔映秀,他們先去的汶川縣城威州鎮。

8月6日下午,在雷於藍副省長帶領下到達四川後,立即參加省工作組交接會,全麵了解救援及援建工作情況,下一步任務、工作重點等等。次日,隨省工作組到達威州,參加汶川縣災後恢複重建工作動員大會,更深刻地了解即將開始的戰鬥的艱巨性、意義,和自己肩負的使命。

這是要從高遠處著眼,在立足點落墨的一次特殊創作。沒有經驗可以依循,沒有藍本可以依照,是真正意義上的創造。

援建工作的一個獨特難處,是進行於異地。環境、人事、民俗、生活習慣等等,一切都是陌生的,給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都帶來意想不到的困難。尤其在起步階段。因此成為一個不好克服之處。這就無形中提出了一個要求,必須跟當地政府充分協調,做到步調一致,和諧融洽。東莞在映秀工作的成功,說明陳林佐幾人在這方麵把握分寸的出色。

最終的好,一般都是從最初的一步就開始的。工作小組來到映秀後的第一件事,是拜訪慰問映秀鎮鎮委領導。“大事記”上對此的敘述是:

8月10日,工作小組在映秀鎮委副書記徐紅軍、蔡代敏陪同下看望了在地震中負重傷的映秀鎮委書記王長紅。王長紅書記介紹了映秀鎮的基本情況和恢複重建工作的設想。

這些文字讓人們看到的,除了工作內容外,隻是思路上的嚴謹,姿態的謙虛,行為的踏實等等。想了解更深層的東西,得通過跟陳林佐交談。不需要太多時間,隻是那麼幾句話就夠了。他看著你的眼睛說:最好你找機會去跟映秀鎮王長紅書記聊一聊,那是個了不起的人!在地震發生後,他完全不顧自己,舍命救人,最後受重傷,一條腿都被砸斷了,醫生讓他截肢,他怕做了截肢手術後就沒法工作了,堅持不做,就帶著傷繼續工作……真的是非常令人感動!那是個令人敬佩的人!

因為對視著,你就清晰看見他說話時眼神兒裏的一切,就知道他話語裏“感動”、“敬佩”等用語的真實、和摯切,知道男子漢情感的力道。

聯想他描述剛來映秀所見情景的那些話語,會更深刻地領會什麼叫用感情,用心開展工作。你會覺得,這個人的長項其實不在別處,就在於心,不是一顆政治的心,是一顆性情中人的心,或者說,是一顆文學的心,是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