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8.映秀的神話
1
陳處與傅處的英雄同恨,是映秀鎮中心區重建的開工遲遲。
百米賽,人家已經跑出五十米了,我們才起跑!他一遍一遍使用這個比喻句,一遍比一遍聲音低沉,讓人知道,這件事曾經怎樣挑戰過他的意誌。
隻有一百米呀,要是五百米、一千米,也還好些,過程長些,我們努力把時間繃緊,可以搶回點兒機會……
我把這些話語,當作是傾訴。相信映秀也是聽見了的,會跟我一樣,疼惜和欽佩兼生,曾經怎樣難為過這些鋼鐵健兒!而這些赤子們創造了怎樣的當代神話!
是的,映秀重建是創造了城鎮建築的神話,在於速度,在於質量,在於審美。
僅僅五十一天,楓香樹安居房81號樓,就激動人心地宣告封頂。
這是映秀鎮中心區大劫之後的土地上矗立起的第一座建築物。
接著,日新月異,捷報頻傳:
綜合市場建設告竣;
鎮中心衛生院工程告竣;
映秀灣公園工程告竣;
莞香廣場告竣;
震中紀念館告竣;
……
東莞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冷曉明與援建工作小組和工程管理處全體人員在東莞援建紀念碑前合影
舉凡東莞市政府的期望:2009年9月30日前,完成農村永久性住房重建工作;年底前,完成鎮中心區住房主體工程和市政公共設施建設;春節前,完成醫院和學校等公益性項目的主體工程建設;2010年“5·12”地震兩周年,基本完成項目配套以及戶外景觀建設,等等,全部提前實現目標。
在短短十個月時間裏,映秀新鎮建設基本完成。
而且做到了高品質、高規格、高成就,每一座建築都是精品,每一項工程都堪為“樣板”,國家及省市領導的殷切期望:把映秀鎮建成全國恢複重建的樣板、現代抗震建築的博物館和防震減災標誌性示範區,映秀災後重建所有工程須是陽光工程、優質工程、廉政工程、放心工程等等,全部化為了現實。
這是神話的十個月,金子的十個月,如詩如歌的十個月。
期間會有多少眼淚,多少歡笑,多少刻骨銘心,多少感天撼地!
讓援建工作小組的人們講述這段不同尋常的歲月,他們不約而同地推出一個人,東莞市城建工程管理局副局長朱利民。
2
朱利民,高大威猛,虎虎生風,由身量,粘上美髯可飾關羽,看眼睛,怒目一瞪能假李逵。乍然相對,的確糾糾然有武夫之狀。交談之中,卻殊難跟書上看到的那個人物對上號。書上說,重建開工之後,此人每日穿梭於大小建築工地,含著潤喉糖,甩著大腳步,在雜亂的施建材料之間往來奔走,不時歇斯底裏亮起高分貝大嗓門,指出工人方法、施工組織等等之不當。一旦急了,就要罵人。有一次,冬天裏,一位省裏領導要來檢查工作,漁子溪和岷江交彙處是必經之地。當時那裏正在施工,環境雜亂,通道阻堵。朱利民一大早去找到該工程項目經理,交待務必在傍晚六點鍾之前,把有關地段清理好,以保證屆時道路暢通,環境衛生上不出問題。至晚上十一點鍾,感到不放心,冒著寒風前去查看,一見之下,刹那火起,現場竟一點兒沒動!飛腳將一塊擋板踹翻,掏手機飛快打通項目經理,劈口一頓臭罵,厲聲警告說,你小子今晚要是不搞好這裏,明早我就把你扔到岷江裏去!威凜逼人,果然有效,項目經理連忙趕來,率人當夜加班,做好了一切。
還有一次,也是在冬天,映秀一年中最冷時節,氣溫接近零度。綜合部部長陳瀟淳見大家在辦公室裏凍得打顫,跟局辦公室主任馮衛民商量,想給每個辦公室買一台取暖器,意見一致後,立即跑去都江堰將物品購回,共三台,每台價格三百元左右。朱局長發現,鐵著臉將陳瀟淳叫來,大發雷霆:這點兒冷算什麼?你們也太嬌氣了!你們搞清楚,我們來這裏就是吃苦的。這點兒苦都吃不了,怎樣完成艱巨的援建任務?!直吼得剛剛走出大學校門的年輕女孩兒眼淚撲簌簌滾落,哽咽難言。
曾經的映秀大工地上,從項目經理、現場監理、工程隊老板到普通工人,個個知道朱利民局長的厲害,大家說:怎樣才能讓朱利民滿意呢?第一天他給你圖紙,第二天你立即施工,第三天完成交貨。
我半開玩笑地問朱局,這些是不是真的?他不好意思地笑,說,自己都想不起那時是什麼樣子,壓力太大時候,人是會不一樣的。那時,心中像射擊打靶一樣,隻有一個目標,就是早日完成工程建設,不讓方方麵麵的人失望。當一個人心中隻繃緊著一個念頭的時候,是會很偏執,很瘋狂的。
這樣相對坐著,閑閑而聊,略略細看一眼,眼前的人其實是很有幾分爾雅細致的,尤其說起童年時光,臉上一派溫情蕩漾。跟王霽宇略似,朱局也不是生於東莞,乃是一位獻身於斯的“新莞人”。他老家在雲南,是一個遙遠靜謐、風景如畫的地方。詢其家世,其實就找到了血性的源頭。他本是雲南彝族土司的後裔,父親十幾歲即告別故園,投身革命,畢生奮戰在公安戰線。母親雖不秉貴族血統,卻更有一份樸素的高貴,她生長於靠近中緬邊境的保山縣,小城富饒,人口逾百萬。可惜抗日戰爭時候遭日本飛機轟炸而毀損。百姓逃難,四方流落。祖父一家最終落腳在一個偏僻山村,借人家一角菜地搭座窩棚,賴以棲身。母女紡線以維持生計。一朝保山解放,母親立即返鄉投身社會工作,時年十七歲。進步迅速,次年便出任副鄉長,挑起革命重擔。1950年代,母親轉入公安隊伍。
孕育朱利民時候,父母雙雙在楚雄州的草海農場工作,那裏就成為此子出生之地。是為1966年。
此時家中已有一兒一女,利民為幺子。
先在草海農場子弟小學讀書,後考入姚安縣一中。初高中學業優異,畢業高考,以全縣第一名成績進入中山大學曆史係。1988年畢業,被迎入東莞市地方誌辦公室工作。所以得此殊榮,是因為之前學校曾組織四十多名學生前往該單位幫助修改地方誌,期間朱利民才思敏捷、勤勉刻苦,表現突出,深得該單位領導賞識。恰好單位需要增員,就挑選了他。
在這個部門一幹八年,成果豐碩,凡250萬字,1800餘頁的厚厚一本東莞市地方誌,從編纂到出版,包括版樣斟定、文字校對等一應工作都凝聚了他的心血。
1996年調入東莞市農業委員會。
他來到的第四個年頭,農委光榮地被選擇,接手修建東莞新城市建設啟動的第一個項目,東莞市最大的道路——東莞大道。
農委人以令人驚歎的鋼鐵意誌、拚搏精神,出色完成了這張答卷。輝煌成績贏來欣賞、讚美、敬佩、更大的信任,以及更艱巨的任務、更沉重的擔子。2002年3月,臨時組建的東莞大道建設指揮部升級,成為“東莞市城建工程總指揮部”,接受新任務,承接東莞市政大樓等建設項目。半年後,這個總指揮部被正式建製,成為東莞市城建局,全麵負責整個東莞的城市建設工作。2003年7月,東莞市城建工程總指揮部再次更名,成為東莞市城建工程管理局。
在東莞“一年一大步,五年建新城”,令世界矚目的鑄城戰役中,這個應運而生的機構始終發揮著心髒和樞紐的重要作用,譜寫了可歌可泣的創造與奉獻篇章。其中一個光輝的章節,是探索了政府財政投資工程建設“代建製”,為城市建設的科學管理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成功模式。
從東莞大道建設指揮部到東莞市城建工程管理局,由2000年的8個人,到2008年的200多人,這段奇跡發展曆程,朱利民全程參與,他貢獻了全部的光和熱,百煉成鋼,由一名普通職員成長為獨當一麵的副局長。東莞市創造成型的代建製受到中紀委重視,曾派專員來認真進行調研考察,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廣,一時間各地人士紛紛前來東莞取經學習。2009年6月,朱利民臨危受命,前來援助映秀時,“東莞取經”之事正當火熱進行中。
3
東莞的“一年一大步,五年建新城”我已有所知曉,那就是一部用熱血和生命創作的美麗神話。尤其東莞大道的建設,是“把不可能的事變成可能”的東莞行為原則一個典範表現。東莞援建工作者們,是把曾經在東莞大地上進行的神奇創造,在映秀的土地上又來了一遍。
我講出這個意思,看見朱局苦澀地搖頭,說,不一樣的,不一樣的。他說,相同之處的確有,首先,叫法上就基本一致,東莞當年是再鑄新城,映秀現在是重建新鎮。起頭處也幾乎一樣,比如映秀這裏,也是先成立了一個災後重建指揮部,由黨政主要領導任總指揮。再比如東莞大道,映秀恰好也有一條,而且也是新鎮建設啟動的第一個項目。東莞的那條大道當年也是急活兒,市上隻給一年時間,讓一些此前根本不懂建築與建設的農口人,在散落著大大小小山頭的荒僻地方硬生生辟建出一條寬闊壯觀的城市幹道。那也是把人累得飯都不想吃,忙得睡不成一個囫圇覺,一場死打硬拚攻堅戰。但是,不管怎樣,那時的難,沒有讓人感到絕望,沒有難得讓男子漢們抱頭痛哭……
說到這裏,朱局低下頭去。
我想起來,他們確實哭過,不是在工地上幹活時累的,也不是遇到障礙被迫停止施工時急的,是在相對而坐談心的時候,談著談著,幾個人潸然淚下,痛哭失聲。那是工程建設拉開約半年的時候,在超負荷工作的極度勞累,和擔心完不成任務的巨大壓力下,幾個年輕同誌愁腸百結、情緒低落、意誌消沉,出現了心理問題。朱局察覺後,就去到他們身邊,一副大哥哥樣子,親藹慰勸、說服開導。顯然這方麵他有些本事,一番努力後,年輕同事敞開心扉,傾訴心中積鬱,到情緒峰巔,涕淚漣漣,放聲而哭。不知是受了感染,還是觸到了自己傷心處,彪形大漢一時脆弱,也不由跟著哭了起來,於是眾男兒相對執手,一起盡情灑淚,直到哭夠。積鬱充分宣泄,心理疏導大獲成功。
地震發生後,跟東莞的所有人一樣,朱局雖然在兩千裏以外,卻時刻心係映秀。他也是滿心疼惜的,願意盡己之力為悲慘的土地做點兒什麼,曾經慷慨捐款捐物。內弟作為第二批援川警察特遣隊前來映秀服務的時候,他態度鮮明地表示支持。可是當領導突然找他談話,讓他來肩挑重建映秀的重擔,他卻很長一段時間裏心情複雜
映秀重建受到的關注太高了,映秀在地震中受到的損毀太嚴重了,留給映秀新鎮崛起的時間太短了,要在一年時間裏建起一座5A景區的溫情小鎮,還要是全國恢複重建的樣板、現代抗震建築的博物館、防震減災標誌性示範區等等,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啊!自己能挑起這副重擔嗎?一旦不能如期完成任務,怎麼向世界交代?怎麼向中央和省市各級領導交代?怎麼向東莞父老鄉親交代?怎麼向映秀百姓交代?那將是給親愛的第二故鄉東莞丟臉呀!
最終,在自己的上司丁海潮局長堅定期許的目光中,他接過了這副擔子。隻要接了挑子,那就毫不含糊,當即與丁局長趕赴映秀,實地了解情況,然後,向市政府提交實施方案、組建援建工程管理處、起草製度及工程招標文件,再赴映秀踏斟現場進行前期調研、協調、銜接等工作,一番馬不停蹄的忙碌後,局裏召開援建工程建設誓師大會,定下正式進駐映秀日程。從5月31日,莞市政府初步提出市對口支援映秀鎮災後恢複重建“交鑰匙”工程由市城建工程管理局承擔,到6月13日赴川開展工作,前後不足半個月時間。
東莞市援建工程管理處先遣人員共六人,由局長丁海潮任主任,坐鎮後方。朱利民任副主任駐映秀全麵主持工作。綜合部,部長陳瀟淳;工程部,部長楊成,成員王俊鋒、侯樹平;合同預算部,部長陳鶴生。
進駐映秀後,各種問題撲麵而來,層出不窮。工程亟需上馬,但是客觀條件卻不具備,地質結構複雜、天氣惡劣、施工場地狹窄、電力供應不足、交通運輸不便、材料組織困難,這些都還不說,最要命的,是建設項目各種設計之間銜接不上,連標高都不一致,有些項目甚至施工圖紙都還不見蹤影,再有,就是工地上各種關係的處理、協調、銜接等困窘重重,異地援建個中滋味真不是一個難字可以說完的。從來沒有過的雜亂無序,從來沒有過的千頭萬緒無從下手,從來沒有過的繁重艱巨。朱利民茫然了,隻有向丁局長如實彙報情況。遠在南粵的領導敏銳察得彙報者內心情景,分明是信心不足,不由焦慮陡生。信心是決勝的關鍵,缺少了這個東西,那就必定荊棘成刀叢,寸步難行。不是不體諒他,不心疼他,特殊時刻來不得婦人之仁,這是場必須打贏的仗,隻許成功,不許失敗 。哪怕破釜沉舟,背水一戰。於是狠下心,沉下臉,對著電話厲聲大吼:你小子到底是不是東莞城建人?你什麼時候聽見過東莞城建人道苦言難?沒有困難叫你去幹什麼?叫你去就是啃硬骨頭、打硬仗的!
猛將怕激,朱利民的倔勁一下上來了,眉毛一擰,也對著電話吼起來:我朱利民完不成任務不回東莞!
對麵話腔低下來,丁局長藹然道:記住,關鍵時候骨頭硬得起來,才能最終奪取勝利……
朱利民用力點頭,眼睛朝遠處滔滔奔流的岷江望去,裏麵電光迸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