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意大利成長之路 8(2 / 2)

但是,就當我們享受著餐桌上那沒完沒了的美味佳肴的時候,這個國家的大多數人還在餓著肚子。農民們還有城市和鄉村裏的窮人們還吃不飽飯,隻能就著幹魚或鹹菜吃幾口飯填肚皮。對於這種“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鮮明對照我沒有什麼認識,也沒有覺得特別怎麼樣,因為我已經習慣了這種情形。在城市的街道上,在鄉村,在寧波的法國傳教團,我都會見到饑餓的人們。而我,作為一個寄宿客,卻享受著好吃好喝的優待。

那家倫敦中餐館的生意異常火爆。我注意到幾個中國年輕男子與幾個金發碧眼的女郎在一起。他們似乎很開心。我感覺到他們在朝我看——中國人善於觀察,任何人、任何事都不放過。突然,那群人中的一個女子站起身,朝我的桌子走來。她對我說她的那些中國朋友們想知道我是哪裏人。其中一個猜測我是法國人,另一個拿不定主意,還有一個吃驚地看著我像他們那樣熟練地使用筷子。我告訴她小時候我一直使用筷子,因為我母親是中國人,我出生在上海。我的話還沒說完,那個女孩就跑回她的同伴們當中,與其他人聊起來,我聽見他們嘰嘰喳喳熱烈地議論著。那幾個中國男孩都站起來,邀請我加入到他們中間。在接下來的許多年裏,那幫人成了我生命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中有艾格尼絲、畢林斯、鄧肯傑瑞、卡爾和馬克。不時還有新的女孩出現,不過她們都是金發碧眼。在倫敦度假期間,馬克一直陪伴著我。為此其他人都笑話他,但是他沒有回應,盡管他確實紅了臉。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隻會說“該準備好了”或是“遲到了”。他總是一聲不吭地凡事做在前麵,為我作出了表率。

從離開中國後,我就沒有見到過中國男孩,直至此次在倫敦偶遇。當我結束旅行回意大利時,馬克像往常一樣對我說了再見。他向我伸出了他的手。他有著中國人的手:溫柔、纖細、結實,手指長長的,適合將來作外科醫生的手。回到意大利之後,他還繼續寫信給我。他是我與那幫人聯係的紐帶。一天,他寄給我一張機票,因為那幫人想要我和他們一起過聖誕節。艾格尼絲和畢林斯住在倫敦的上流住宅區,而其他人住在切爾西。有兩年時間,我在倫敦和熱那亞之間來回穿梭著。後來,中國男孩們畢業了,開始了他們自己的職業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