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然有些不明白:“幹掉《無極》能夠讓整個電影行業變得更好嗎?”
許正道沒有直接回答:“網上很多影評人和電影人出來支持我們,他們不僅僅是支持《煎餅俠》,而是對海棠電影現狀不滿,對大片模式不滿。大片模式確實有問題,現在拍大片的導演,像陳藝謀、張凱歌他們都是文藝片導演出身,他們沒有駕馭商業大片的能力,他們電影的故事性不重,更多地傾向於堆積明星,用明星來獲取票房。
大片模式帶來了一個很嚴重的後果,擠壓了中小成本電影的生存空間。現在我們的電影市場就那麼大,錢就這麼多,當錢都投給大片的時候,小成本電影就沒機會了。大片將重要檔期占領,小成本電影就變成了一日遊,就活不下來。
現在大片是市場主流,沒有哪個投資人會一上來就讓新人導演拍大片。現在投資人都喜歡找成名的導演,內地缺這種導演,那就去找香江導演。這樣一來,內地新人導演出頭的機會就被掐滅了,新人導演就出不來。對任何一個行業來說,新人被壓死,新人出不了頭,那這個行業是很危險的,也是沒有未來的。”
這些話真不是危言聳聽,2002年到2012年這十年,是大片主導海棠電影的十年,在這十年中冒頭的新人導演屈指可數。從09年開始,大片模式逐漸瓦解,到2012年《泰囧》登頂,成為國產電影票房冠軍,大片統治海棠電影的格局才徹底被打破。在那以後中小成本電影迎來了春天,新人導演也跟雨後春筍似的,不住往外麵冒。
許正道繼續往下講:“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出來力挺《煎餅俠》,力挺我們?他們就是希望《煎餅俠》的成功,能告訴市場,新人導演、不拍大片,在票房上也是能夠大獲成功的。如果《煎餅俠》擊敗《無極》,那投資人就會關注新人導演,會給新人機會。如果接下來再有一兩個青年導演冒出來,票房又比較成功,那整個行業的觀念就會徹底改變,大家會努力發掘新人導演,扶持新人導演,電影行業才會有希望。殺一人而救天下,你殺不殺?”
黃浩然微微點頭:“如果能殺一人而救天下,那我殺!”
其他人也都微微點頭,如果能殺一人而救天下,為什麼不殺呢!
李乘風不信許正道的話:“這話也就是巴喬會信,我是不會信的。你這個人嘴上是理想主義者,但實際上是個現實主義者。嘴裏口號喊得震天響,但要是沒有切實的好處,你肯定不會幹的。你搞大規模返點的真實目的到底是什麼,不會連我們都不能說吧?”
許正道哈哈笑道:“你說得沒錯,我不是那種犧牲自己,去拯救世界的偉大英雄,沒好處我肯定不會幹的。我倒不是有意瞞你們,隻是說起來比較複雜。既然你想知道,那就告訴你們吧。
大規模返點的好處有兩點,第一,增加曝光率,進而吸引更多的用戶到友多多注冊。今年5月臉書融資獲得了1270萬美元,估值1億美金,當時臉書注冊用戶大概有500萬,一個注冊用戶資本給出的價格是20美元。咱們國內的互聯網公司沒有美國公司那麼值錢,一個用戶估值在10美元左右。與《無極》的較量如果能夠吸引一百萬注冊用戶,那就相當於讓我們公司增值一千萬美元,也就是8000多萬人民幣。
第二,是為以後買殼上市作準備。明年年初我們會進行A輪融資,在融資之後不會有特別大的動作,主要是推廣友多多和拍電影。我們真正發力是在後年,也就是B輪融資之後,我們B輪的目標是融資1億美元以上。等資金到手後,我們會在香江或者A股買殼上市,然後把電影業務注入殼公司。我們買殼的時候是幾億元,我的目標是電影業務注入之後,我們手中的股票能翻幾倍,飆升到十幾億,甚至20幾億。
要達到這個目標,有兩點特別重要,一個是業績,就是電影業務要賺錢,賺的錢越多,股民越看好,我們手裏的股票就越值錢;另外一個是名氣,要是公司要是有大明星或者大導演,那在資本市場就會受到追捧。
我們跟《無極》較量能極大的提升我的名氣,將我捧成大導演。當初我對吳精說過,要是找甄子丹給他作配角,在觀眾眼中他就跟甄子丹是一個級別的。你看封小剛,他的水平跟陳藝謀、張凱歌比差得非常遠,但因為拿了兩次賀歲檔冠軍,在很多人眼中他們就是一個級別的導演。《煎餅俠》跟《無極》較量之後,由於《無極》口碑差,而且巨虧,在觀眾眼中我就是戰勝了張凱歌的人,在他們眼中我就成大導演了。明年我們再跟《滿城盡帶黃金甲》PK一場,那在觀眾心中我就會成為跟陳藝謀他們一個級別的大導演。
這樣一來,等到我們借殼上市,將電影業務注入殼公司之後,我們有業績,我們又有大導演,股價就會暴漲。我們幾個億的投入就會變成十幾億,甚至更多。
這就是我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通過電影業務去撬動資本市場,吸納海量的資金,從而成為電影行業的巨頭。說實話,單靠拍電影、單票房賺錢是很笨的,是賺不了大錢,公司也很難成為大公司。利用電影的成功,到資本市場圈錢才有可能成為真正的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