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值得一說,醫療事業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歸功於改革開放,改革開放把市場搞活了。現在政府該如何想呢?是否為更多人提供公平的醫療服務?現在有錢了,我們可以做這個事。政府需要做什麼?就是幹預,很多人認為幹預這個詞不對,其實幹預很有積極性,資源的配置、均等化、提供基本的醫療,這些都是幹預。市場做不了的事情,隻能通過政府來做。今後的公立醫院改革,大家認為很難,我也認為很難。難在哪?我們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從中央到地方都沒有。公立醫院該做什麼?方案中留下了很大空間讓各地嚐試。目前,公立醫院改革是處於兵荒馬亂、各出奇兵的狀況,如果控製不好,可能會一敗塗地,改革的每一個環節,政府的作用都應該是積極的,不應該放任自流。
主持人:新方案不足之處是可操作性、指導性不強,什麼都給你自己做。事實上,因為投入不夠多,涉及的麵又太廣,事情要辦好不容易。昨天我采訪了廣東省中醫院的藥師,他說醫改讓他們醫院沒什麼動力,特別是讓醫生沒有動力。您在博客中說,要避免自發探索,意思是現在太亂了,但是又在想,給我的東西沒有指導,我怎麼做,我隻能探索,那怎麼行得通?
廖新波:對。還有一種顧慮,誰來負責嚐試失敗的成本?在這種情況下,我認為政府應該給多一點剛性的東西,而我們沒有,所以很難執行。
大洋網友:不光要從藥物鏈上找問題,首先要考慮國家的醫療保障製度,製度也是一方麵。
廖新波:我們現在也在製定製度,這個製度是有利於改變看病難看病貴,有利於公立醫院公益性的實現,有利於醫務人員積極性的體現,這就是好的製度。為什麼醫務人員會說,我們對改革沒有興趣?因為他們不知道,感覺不到改革會給他們帶來什麼好處。我們推動任何一個改革,首先要有一個宣傳,改革很好,確實改革會給醫務人員帶來好處,因為之前醫務人員背上了罵名。高州醫院,如果是作為市場環境下運營成功的模範我是讚成的,因為它沒有政府的投入,卻為大多數人提供好的服務,你說是不是市場運作的好的典範?應該是,但是它是公立醫院。公立醫院政府應該在資金上給予支持,在規劃方麵給予支持,而不是通過自我經營去吸引更多人來這裏。
主持人:您也提到了高州模式,政府沒有多少投入,照樣能生存得不錯,這麼說來,公立醫院,比如說廣州的公立醫院,加上有政府的投入,是不是應該做得更好?
廖新波:對。不要說廣州,就拿高州來說,如果政府投入了,更能夠減輕當地人民群眾的負擔,現在不是說高州看病不貴,隻不過相對來說便宜,你去采訪當地人,肯定是貴,沒有保障體係保障就貴了,住院才能報銷。而且要自己掏了多少錢才能報銷,醫改既要讓醫生感到有好處,也要讓病人感到有好處,這樣的醫改才有好處。
大洋網友:高州好就好在有一個好院長,您的意見怎麼樣?
廖新波:我認為要實事求是,要因地製宜討論這個問題,因為在高州這樣的情況下,
院長必須是這樣做,因為政府沒有投入,通過貸款去贏得第一桶金,貸款幹什麼?建設醫院、買設備。如果按照區域衛生規劃,他不應該配置這些高價設備的,但是為了生存沒辦法。貸款買機器,買機器怎麼樣?肯定要印鈔票,不然錢怎麼還,銀行的利息也不低,所以招引病人來檢查,可能會出現不合理的檢查。但是這種出現是低價的,因為同樣在一個市場大環境下,離不開“利”,沒有“利”怎麼發展,所以有了機器之後,引進人才,然後薄利多銷,帶來的好處是市民感受到受益了。他的人力資源不足,有部分工作要病人自己做,作為樸素的病人來講無所謂,因為我在家裏也是這樣,我照顧我的親人我還放心一些。如果看好病,我不管你什麼服務,什麼安全。高州經驗又引起我們一種思考,到底科學化管理要不要?如果高州經驗移植到大醫院,如何規範化管理?
去年搞質量安全萬裏行,搞醫院等級評選,搞醫院管理活動都是為了安全而做出的事情。高州的模式是勤儉辦院,心係生靈的理念在裏麵。操作起來各地情況不一樣,如果高州模式移植到從化,行不行?沒準行,政府投入一定行。
主持人:可能到廣州就不一定行了。
大洋網友:現在廣東不是先行試點,其他兄弟城市都在看我們,廣東現在的進展如何?
主持人:說到廣東,如果是國家試點應該是深圳,網友是在問深圳嗎?
廖新波:網友的意思從媒體感覺到廣州已經先行先試了,我可以說目前廣州和全國處在一個水平線上,在某些方麵,可能廣東走先了一步,在某些方麵,廣東落後了,作為國家級的試點城市,廣東省正在找試點城市,可能下麵也有一點困難,積極性不是很高。
主持人:沒把握?
廖新波:對。因為公立醫院隻是五項任務之一,還有很多需要配合的。比如說茂名市
承擔了醫改城市的任務,那你要落實中央的政策,政府要投入,過去基本不投入,而對高州醫院根本沒投入,甚至有時候還上繳一點點,如果真正要做試點城市,是否對政府是挑戰?所以你說難不難,我認為就難。
主持人:而且沒有太直接的好處。
廖新波:現在說體現公益性,加強公立醫院主導地位,各地也在做,有的地方是幫醫院還貸款,而有的城市是政府拿著錢投進醫院。建好一個醫院的成本就不應該這麼高,如果成本高醫療成本下降,政府回本率就低了,政府投入每一塊錢,都是按市場的觀點看,回本率低了他不一定幹。所以要轉變觀念,我有一個觀念,醫療衛生不要希望獲得回本,回本是長遠的,是重大的。因為保障了所有人的健康,國家的綜合實力是提高的,人民的幸福感提高了,他會放心創造更多的財富。
大洋網友:中國現行的醫療體製存在很多弊端,其中最關鍵是政企不分,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結果造成壟斷,老百姓的看病越來越貴。
廖新波:我認為現在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沒什麼不一樣,反而公立醫院戴上了政府的帽子,更具有壟斷性,不在一個公平線上競爭。如果把公立醫院放到市場去,就應該是統一的標準,統一的政策,統一的起跑線,要不就把公立醫院管起來,不應該當成是民營醫院這樣管理。醫院的公益性是通過投入實現的,如果是看了多少病,收多少錢,這是買賣關係,如果是政府來管是提供服務的關係。
主持人:是不是說咱們比較好的遠景,公立醫院你就應該是公益性的,提供基本的醫療保障服務,民營醫院可能更高端,我想要更好的醫療環境,你可以自己掏錢享受。
廖新波:現在有人大代表質疑深圳濱海醫院的高級病房,公民的意識也提高了,公民參與我想以後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