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部分 紀伯倫:我心中的多於我說出的 第十一章 眷戀(1 / 1)

第三部分 紀伯倫:我心中的多於我說出的 第十一章 眷戀

在紀伯倫的心目中,祖國黎巴嫩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就像他在作品中寫的:“隻要我一閉上眼睛,那充滿魅力、莊嚴肅穆的河穀、雄偉多姿的高山,便展現在麵前;隻要我一捂上耳朵,那小溪的潺潺流水和樹葉的沙沙聲便響在我的耳邊,我像哺乳的嬰兒貪戀母親的懷抱那樣,思念這往昔如畫的美景。”他在《朦朧中的祖國》中謳歌:“您在我們的靈魂中——是火,是光;您在我的胸膛裏——是我悸動的心髒。”紀伯倫對祖國的熱愛,還升華為他對人類的更為廣闊的愛。他曾說:“整個地球都是我的祖國,全部人類都是我的鄉親。”  他雖身在美國,可心卻始終留在阿拉伯祖國。不論與僑民群眾在一起,還是孤獨自處時,他談到的和想到的,都是可愛的阿拉伯祖國。紀伯倫帶有阿拉伯人的曆史自豪感,對自己的民族所懷有的深厚而真摯的情感,自幼便深埋在他心中。在他的心目中,阿拉伯半島是一片神聖的土地,阿拉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但也是個多災多難的民族。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黎巴嫩人民身陷苦難之中,遠在美國的詩人隻能揮筆抒發情思,以慰祖國和同胞:  “倘若我是生在祖國大地上的一個麥穗兒,那麼,饑餓的兒童可以將我采摘,用我將死神之手推開。  “倘若我是祖國果園中的一顆成熟之果,那麼,饑餓的婦女可以拿我充饑。  “倘若我是飛翔在祖國藍天中的一隻鳥,那麼,饑俄的男子可將我生擒,用我的軀體驅散他身上的墳蔭。”  詩人轉而歎息道:“但是,事不隨心,我既不是敘利亞平原上的麥穗,也不是黎巴嫩山穀中的熟果。這就是我的不幸,這就是我無聲的災難。它使我在自己的靈魂中變得渺小,在黑夜的陰影中變得卑賤。”詩人隻能大聲呼籲為災難中的同胞進行募捐:“有人向你伸手,你就給他一分錢。這一分錢就是一個金環,可把你與高尚人格緊密接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