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助父建唐 第五章:連克兩郡
第一節、南掠西河
37、
李淵送走劉文靜,一顆心還是懸著,正坐立不安時,李世民與大哥李建成,三弟李元吉,還有平陽小妹與柴紹一家等到來。李淵見了,一顆懸著的心,頓時落下,他一一細看高大挺拔的建成、元吉,突然衝口問道:
“玄霸呢?”
“哇”的一聲,平陽小妹哭出聲來。
建成三兄弟,也都眼含淚水,悲傷萬份。
“玄霸……”李淵眼瞪著李世民。
“他被官府捉了,待我們去救時,已處死。”李世民說完,抱住父親,痛哭起來。
一時,建成、元吉、平陽小妹都大聲悲哭。就在這時候,劉文靜帶了突厥將領康鞘利,來見李淵。
待劉文靜稟明情況以後,李淵轉悲為喜,讓世民去安置建成、元吉平陽小妹他們,讓劉文靜安置到突厥士兵,自己則召來裴寂等人,共商舉兵大計。眾人到齊,李淵示意,劉文靜首先起身,將與突厥的交往,與大家言明,然後發表自己的看法,說:
“如今我們雖然控製了太原及附近地區,處境卻不容樂觀:北麵突厥,雖暫時合好,但在劉武周的鼓動下,仍有南侵的可能;就近的太原遼山令高斌廉,西河郡高德儒均愚忠隋帝,與我抗衡。從全國來看,現有相當勢力的,首先是隋王朝的三大勢力:一是隋煬帝在江都的禦林軍,人雖不多,都是驍勇善戰之士;二是煬帝鎮守在東都洛陽的皇子,兵強馬壯,有大將士王世充統領,戰鬥力很強,隻可惜隻能全力對付不斷進攻的李密;三是煬帝鎮守長安的另一王子楊侑,剛滿13歲,軟弱無能,但拱衛京師的名將屈突通,卻是有勇有謀,加之其兵多將廣,不可小視。除去隋朝的三大勢力,就是三股最強的義軍。第一要數李密,手下猛將如雲,有三十萬之眾,其人也相當能幹,不斷對洛陽發起進攻,一心隻想占了洛陽城;其二要算河北的竇建德,號稱十萬之眾;這第三就是江淮的杜伏威,號稱八萬之眾。在這諸多的力量中,從眼前兵力而言,我們似乎並不比哪一路強,因此,要擊敗群雄,需全體一心,謹遵唐國公之命,方可取得最後勝利。”
劉文靜一口氣說到這兒,對文臣武將巡視一番,然後期待地望著李淵,等他訓示。
李淵少時便神勇過人,曾經帶著十二個兄弟擊敗草賊毋端兒三萬之眾,待稍長,更懷濟世之略,有經論天下之心。他與人相處,不論貴賤,一雙慧眼,最能識人。對天下大事,他了如指掌,蓄謀反隋,早有打算。事到如今,早已是胸有成竹的李淵,為讓大家了解實情,不浮不躁,認真地打好每一戰,這才讓劉文靜首先發言,讓大家再次熟悉一下眼前的情況,認識到麵臨強敵,凡事不可輕舉。此時,李淵見劉文靜望著自己,所有的文臣武將也都望著自己,不由微微一笑,說:
“適才晉陽令所言,句句屬實,我們的處境,確實不容樂觀,但隻要大家齊心協力,一定可以擊敗一切的敵人,取得最後的勝利。所謂知己知彼,我們已是做到了這取勝的第一步。現如今,是要對形勢有個具體分析,決定我們今後的每一步行動。這事,還請諸位認真考慮。三天之後,我們再來此聚集商議,誰拿出好的計謀,必當重賞,加官晉升。”
李淵說到此,環視文臣武將,目光炯炯灼人,提高聲音說:
“現在,我宣布兩項決定:一是成立大將軍府,由本國公掌大將軍印。二是明日在大殿前召開誓師大會,由長史裴寂宣布隋煬帝的罪狀,各位將軍各率其部,務必準時到會,不得有片刻遲誤。”
“遵命!”
李淵宣布完畢,眾人齊聲回應,陸續散去。李淵目送眾人,頻頻點頭。
38、
第二天,是一個難得的五月好天氣。藍天鮮亮,白雲輕流,和熙的陽光灑滿大地,遠山近樹,蔥蔥鬱鬱。太陽剛過東麵龍山的頂峰,各位將領,已率領部隊,彙集在大殿前麵。李淵內心激動,麵色肅然,他一直在專注於一個個將軍帶著一隊隊士兵前來彙聚。
這可是我李淵的部隊,我李淵竟然能有了這麼多屬於自己的部隊!李淵一直在心裏重複著這一句話,呆呆地望著已經到齊了的八萬將士。自從殺了王威和高君雅之後,這八萬將士就完完全全是他李淵的了。他們隻聽從李淵一個人的命令,李淵就是他們的最高、也是最終的指揮。作為數代軍事集團的後裔,李淵知道這意味著什麼。以前,他的父親,他的祖父,雖然也率領著千軍萬馬,指揮他們,命令他們衝鋒、向前、殺敵。可是,他們指揮的,都是皇帝的軍隊,最高、最終的指揮者,還是皇帝,他們不過是替皇帝指揮。唉,可憐的祖父、父親,盡管威振八方,威風凜凜,若是要讓軍隊前進,皇上卻要軍隊後退,結果,便隻能執行皇上的命令。可是現在,李淵一切都可以為所欲為,還可以命令他的軍隊,向皇帝發起攻擊!這,是多麼大快人心的事啊!李淵想到這裏,不由得笑出聲來。
裴寂知道李淵為什麼會笑,便趁他高興時對他朝下麵集結的部隊指了指,那意思分明在說:人到齊了,該開會了!
李淵從沉思中清醒過來,對裴寂說:“你宣讀舉事檄文吧!”
裴寂拿起檄文,走上高台的中央,清了清嗓門,大聲地宣讀起來。他稱兵勇們為“義士”,論事說理都講得頗有說服力,最後說道:“……隋煬帝長避揚州,不理朝政,致使朝政荒蕪,天下大亂,百姓受苦。為此,特舉義兵,前往長安,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另立王子楊侑為帝。”
裴寂聲音抑揚頓挫,把舉事檄文讀得有聲有色。讀畢群情激動,雀躍歡呼。
李淵見目的達到,高興萬分,第二天召來文臣武將,共聚晉陽宮殿,研討進兵之策。李世民頗有心機,上次聽了劉文靜的一番話,回府後召來長孫順德、侯君集等細細商議,已經有了明確的打算,於是第一個站起來,說:
“兒臣以為,舉兵起事,征戰千裏,需先鞏固後方。如今外患突厥得以暫時穩定,內患高、王伏誅,但仍有遼山、西河兩郡令拒不從命,理應先除之,方可揮師長安。”
對於此次舉兵,李淵思之日久,早有勝算在心,聽了世民之言,引導說:“我兒言之有理,我們舉兵首攻的目標應是長安。如今,李密與王世充在洛陽打得激烈,我們正好趁虛進攻長安,要進兵長安,西河是必經之地,必須盡快攻下,方可揮師長安。至於遼山,不在南下途中,可暫棄之不理,到時自然可得。”
李世民聽了,細細一想,突然心中一亮,大聲說:“父親所言極是,兒臣願領本部兵馬,前去拿下西河郡,為我軍南進長安開路。”
李淵聽了,說:“西河郡太守原來的蕭瑀,最近被調回長安。接任的太守高德儒,是大隋的名將,久戰沙場,精通兵法,非等閑之輩。煬帝將其安置在太原往長安的必經之路上,就說明他對我李淵早生疑心。如今以你一人之力,要敵高德儒,恐難取勝。我讓你大哥與你同去,不知你意下如何?”
李世民聽了,立刻點頭說:“有大哥與我前去,兒臣十分高興。”
“如此甚好,合你兄弟二人之力,上下同心,方可一舉拿下西河郡。”
李淵說罷,目光罩住李建成。李建成見了,上前一步說:
“兒臣謹遵父命,願與二弟一道前去拿下西河郡。隻是兒臣擔心屬下軍士,剛剛召集起來,匆匆上陣,需有嚴格軍令,方可進兵。為此,兒臣已草擬出軍法,還請父親過目。”
李淵接過李建成草擬的軍令,看後十分高興,說:“就以此宣告上下,使三軍遵此軍令,不得有違。”
“感謝父親,有了這軍令,孩兒更有了拿下西河郡的信心。”
“不僅要有信心,而是要一舉拿下西河郡,此役關係重大,不可有半點馬虎。”李淵說著,環視倆兄弟。
建成與世民齊聲回答:“兒臣一定不負父親所望。”
“你兄弟倆,特別是世民,都太年輕,沒打過大仗。隻是,父親也剛剛掌握兵權,手下並無得力的將軍。更主要的是……”李淵放低聲音說:“此役關係重大,需帶走我三分之二的軍隊,除你兄弟倆,我還能信誰?所以,我把這天大的戰事交給你們,你們一定要齊心協力,遇事多與將軍們商議,謹慎行事。”
“兒臣謹遵父命。”李世民說:“兒臣願立下軍令狀,此次不能取西河,願受軍法處置。”
李淵聽了,微笑點頭,讓人拿過紙筆,讓世民與建成立下了軍令狀,然後喚太原令溫大,說:
“建成雖長一些,世民還太年輕。此次征戰,還請你與他們一同前往,參謀軍事。使他們有不明之事時,能得太原令指教,到時建功立業歸來,我一定重賞於你。”
溫大聽了,雙手一揖謝恩說:“大公子,二公子超人聰慧,謀略過人,溫大得大將軍之令隨軍前去,一定盡力扶佐,建功立業,還請大將軍放心。”
李淵點點頭,下達命令:
“李元吉留守太原,李世民和李建成與太原令溫大,兵發西河!各位將領,努力向前,聽從軍令,不得有誤!”
命令下達後,李淵自己統領中軍,隨後接應。
39、
出兵這天,春意盎然。沿途青山碧水,淡冶而笑,四野芳發,幽香撲鼻。白雲悠悠於藍天,山鷹展翅在雲下。天高地遼闊,風靜人馬喧。在太行山與呂梁山中間廣袤的平原上,李家的左、右大軍,正離了太原,往南急行。
打虎需要親兄弟,李世民與李建成,並馬而行。這是大業十三年五月,公元589年出生的大哥李建成,剛滿28歲;公元599年出生的李世民剛18歲。他們為了要奪取父親的表哥、他們的表叔隋煬帝的天下,各自領兵三萬,向長安進發。李世民得天獨厚,早就得父親囑咐“潛結英傑”,此時,身邊早有了侯君集、段誌玄、殷開山、長孫無忌、劉弘基、長孫順德等一幹文臣武將。相比之下,李建成也沒有遜色半分。因為李淵在吩咐李世民“潛結英傑”的同時,也吩咐在洛陽的李建成要“密交豪友”,因此,李建成身邊也很有一些能人,如谘議參軍王圭,薛萬徹等,都是一等一的文臣武將。兄弟倆麵帶自信的笑容,走在部隊的最前麵,身後,便是幾十個親近的心腹,再後麵是一群絕對聽命於他們的將領和六萬渴望打出一個新天下來的軍隊。他們盡管還未經過嚴格訓練,大都剛召集不久,卻行走得整整齊齊,一個個渾身是勁。
天快黑時,部隊來到一座城鎮前,李建成看看前麵逶迤的城牆,又看看身後疲憊的士兵,對李世民說:
“二弟,我們就在此安營紮寨,休息一晚,明日再往前去。”
李世民點點頭,對身後大喊:“停止前進,安營紮寨!”
言畢翻身下馬,見一個士兵背著沉重的背袋,李世民上前一步去給他接住放下。李建成見了,點一點頭,朝前走去。幾個士兵正在安鍋下灶,準備飯菜。離他們不遠,有一塊綠綠的菜地,甚是誘人,一個士兵正呆呆地看著,李建成走近他身邊,說:
“你們可不許去取百姓的菜,萬萬不可騷擾百姓,待拿下西河,我再犒勞你們。”
士兵聽了,嘿嘿地笑起來,說:“我隻是看看,絕不敢違抗軍令。”李建成聽了,點頭離去。
就在當晚,天氣突然變化,風起雷鳴,傾刻間,大雨滂沱。建成與世民正在營帳中討論進兵之事,聽到雷聲忙出營帳。冒著大雨,他們四處查詢,指揮軍士,將住在低窪處的人移往高處。世民見一士兵咳嗽不已,忙令人將他扶進自己的營帳裏休息。其他士兵見了,都感動不已。
第二日,部隊到了西河城下,安營紮寨後,李建成與李世民來不及披甲,就匆匆前去勘察地形,並發出命令:雖圍住西河,卻不許傷及百姓!他們決定甘冒著極大的軍事風險,也要讓百姓能自由進出。為此,西河百姓,爭相傳頌,說李家兄弟的部隊懂得體恤百姓。城中有一個叫段清玉的官員聽說後,便主動與李世民聯係。因為對隋煬帝的勞民、禦民,他早已反感之極。李世民見了段清玉,一番交談之後,大喜。令他作內應,明日俟機打開城門。
第二天,大舉攻城。李世民與李建成兄弟倆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麵。士兵們受了鼓勵,爭先恐後向前。幾十名義軍抬一架雲梯,幾十架雲梯齊刷刷地向城牆靠去。城內百姓,早在段清玉的帶領下,作內應偷開城門。一時間,李家的軍隊,蜂湧而入。高德儒見後,大驚失色,下命士兵去殺百姓。士兵猶豫不決時,李家軍已蜂湧而來,混戰之中,高德儒為手下人殺死。
這一戰,出奇地順利。兵到城下-當日,不等李淵接應部隊到,李建成、李世民就已拿下西河郡。李淵兵至,高興地笑出眼淚,手執建成、世民,說:
“我兒皆能人也,以此用兵,天下橫行可也。”隨即下令開倉賑饑,招募士兵。
通往長安的關卡既已打通,李淵決定整休部隊,封賞有功之臣。就在郡守的大院內,第二天,李淵對群臣大加封賞:
任裴寂為長史,劉文靜為軍司馬;封李建成為隴西公、左領軍大都督,統領左軍;封李世民為敦煌公、右領軍大都督,統領右軍;又任命唐儉、溫大雅為記室,令溫大雅和弟弟溫大有共掌機密;武士彠為鎧曹(武士彠此前是個木頭商人,為後來中國史上唯一女皇武則天的父親),劉政會及武城崔善為、太原張道源為戶曹,晉陽長薑蕃為司功參軍,太穀長殷開山為府掾;長孫順德、劉弘基、竇琮及鷹揚郎將王長諧、薑寶誼、陽屯為左右統軍、副統軍;其餘文武人員,根據才能皆有授任。於是人人歡喜,軍心大振。
奪取皇位的初戰告捷,令李淵對自己的兩個兒子充滿信心,為了對他們大加鼓勵,更為了他們能很好的,不受約束的發展壯大,李淵不僅置李建成、李世民兄弟倆地位在諸將之上,還準許他們各置官屬,為建立他們各自的小皇朝,發展他們各自的勢力,各顯身手。因為在這個時候,李淵除了自己的兒子,還不敢相信任何人。
第二節、哭諫李淵
40、
大將軍府內,今日聚集了許多人。西河已經拿下,李淵召集群臣,商議進兵關中之事。李世民與李建成就此事已作過多次探討,並著人探清了霍邑的情況,待李淵的話落,李建成便示意二弟李世民起身發表他們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