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 ###一(1 / 1)

後記 ###一

零零散散地終於寫完了《相戀在左

心痛在右》,畢竟還是劃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其實構思了很多結局,比如“飛飛和未文然在一起,每個人都找到自己的幸福”、“未文然追隨年邁的異國爺爺,飛飛則孤獨一生”、“未文然在忙碌中虛度一生,飛飛簡簡單單地結婚”……這些結局誠然很唯美,但是缺乏真實性。其實飛飛和未文然在十年後能夠相遇已經是有悖常理了,如果再加上虛幻的結局,那就令人大跌眼鏡了。

內容就不用我再說了,那就由人物說起吧。

飛飛的形象不言而喻——熱情,善良,堅強……極不謙虛地說,她是我的化身、我的希冀。但是她比我幸福,最多隻能算是我借用“飛飛”演繹了我不可能體會的生活。真的,我像飛飛,或者說多多少少飛飛的身上有我的影子。也許是筆者的天性和本能,小說的主角總和自己有那麼一點神似。哦,其實是有許多朋友說我長得像王豔,於是一時興起,把飛飛定位成王豔那樣的美女。飛飛是整個小說的魂靈,每個人的故事都是由她串連起來的。所以,她同樣是一個看客,她隻能看著她的朋友一個個走向無奈卻無能為力……

談到飛飛,思緒也就自然而然地飛到了未文然身上。未文然這個形象在起筆的時候還沒定形,主要是定不下來。究竟什麼樣的人才適合飛飛這種女性?我一直沒有挖掘到答案。一直到寫到他與飛飛第二次見麵的時候才定下來。這完全取自我的一個高中同學,那種冷漠,孤傲,無奈的感覺。文學創作的靈感來源於生活,至於高不高於生活就隻有“那個人”清楚了。可笑的是,有時候已經搞不清楚是未文然酷一些還是“那個人”酷一些(我的死黨們多數認為原型比未文然酷)。像“那個人”一樣,未文然是黑衣黑褲黑手套,一副愛搭不稀理的樣子。對於未文然,我個人是很偏愛的。他是完美的男人,像“那個人”一樣,讓人找不到瑕疵;或者是瑕疵也是一種美……

除了主角,遇洹、肖芳、劉飀、周若言、虞拓、餘暉……這些人也同樣重要。正是他們的故事才使得文章豐滿起來。愛上有婦之夫的小遇,沒有人知道林臣在她心中究竟扮演著什麼角色,或許也是一個過客……精神倍受摧殘的劉飀又如何呢?是的,她沒有受到任何肉體上的虐待,但是她的心傷卻是常人難以承受的,何況她是一個單純如水的女孩。虞拓的事情有些見怪不怪了。這種女性的墮落對於她來說又不知道意味著什麼了。肖芳錯就錯在太偏激。其實肖芳很傻,傻的不失可愛。她把程斌的事情歸結到飛飛身上,事實上是不公平的,也可以說是無理取鬧。但是女人為了愛情而喪失了理智,也可以理解吧。周若言的溫柔、不具反抗、逆來順受就注定了她悲劇的收尾。整個小說的惟一懸疑就是周若言孩子的父親,這個孩子的父親究竟是誰?嗬嗬,看來看去矛頭始終指向完美好男人未文然。也正是因為這個孩子,導致了飛飛和未文然十年的分別。這不是周若言的錯,僅僅是一個誤會。那孩子的親生父親餘暉呢?他可以不痛不癢地度過十年嗎?其實餘暉隻是愛得自私而已,他愛飛飛並不比未文然少,但他卻得不到飛飛的心,也許是女人潛意識的本能明白餘暉的自私和霸道。還有程斌、唐明、劉雨、丁文竹、伊倫包括飛飛的離異父母……每個人的故事都不相同,但他們都執著於自己的生命。

我個人認為,我的小說還是比較貼近生活的。語言大眾化,通俗易懂,沒有什麼太華麗的詞藻。從情節上講,《未文然,別留下我一個人孤單》有一些片段是真實的。比如“飛飛雨中尋未文然”就是確有其事。至於那個“一生有你”咖啡屋,感覺有些像我經常出沒的避風塘(我的這部小說大半部分都是在避風塘寫出來的)。

唔,似乎沒什麼再需要我這個筆者補充的了。另外,希望“那個人”同樣喜歡我的小說和裏麵的未文然。

2004年6月18日星期五晚9:30苗若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