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自古以來都是農業大國,但糧食問題卻一直是困擾華夏的老大難問題。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華夏過去的王朝更替都和糧食問題脫不開關係,那不就是老百姓吃不飽飯實在忍無可忍了,於是揭竿而起、前仆後繼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統治嗎?
當然,那些陰謀家啊野心家啊,在這個中間起到的催化作用我們這裏就不去說了,那是題外話。
商禹在看三國演義的時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裏麵的糧食問題,斷糧戰術是以弱勝強最常用最實惠的辦法之一。
許多割據一方的軍閥往往沒有被敵人擊敗,反倒是因為士兵吃不飽肚子就潰散了。
為了解決燃眉之急,甚至有軍閥在軍糧中夾雜著“肉脯(人肉做的)”,試圖用這種方式緩解讓人頭疼的糧食問題。
曹操為什麼發展的那麼穩健?他前期也是用過“肉脯”的哦。商禹覺得吧,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曹老板後來非常重視屯田。
他在收編了百餘萬青州黃巾軍以後,把適合當兵的三十萬人摘出來組成青州兵,剩下的近百萬人被曹操有效組織起來幹回他們的老本行——種地。
隻要手裏有足夠多的糧食還愁沒有人當兵?東漢末年,最不缺的就是流離失所的老百姓。
商禹現在手裏有的糧食足夠他供給五千的部隊吃一個月,不過商禹沒有打算招募這麼多人。他抱著寧缺毋濫的原則,首先要保證士兵的質量,然後才是考慮數量。
這一次擴軍他打算招募兩千五百人,加上之前的五百人湊齊六個曲三千人的編製。
為了能夠更快的招到合格的士兵,商禹在虎狼營的輕傷員裏麵挑了一些說話利索的,家以前在堵陽或者舞陰的,讓他們回到自己的鄉、亭、裏去拉人。
能找來十個合格的人就讓他做什長,能找來五十個合格的人就讓他做隊長,能找來一百個合格的人就讓他做百夫長。
堵陽城校場內,已經排起了長長的隊伍,在最外圍還有不少人來看熱鬧,在他們中間依然源源不斷有人擠出來往校場跑。
商禹坐在台子上大大的打了一個哈欠,這都過去快兩個時辰了,才勉強挑選出了五六百人,還是以雜兵居多。
這一點真的是出乎商禹的預料,他怎麼也沒想到,能連續舉起五十斤石鎖的人都這麼少。
可想而知,堵陽縣的官吏、鄉紳對窮苦百姓的盤剝有多麼的嚴重。
校場上亂哄哄的,商禹還能一隻手撐著腮幫子靠在案幾上,昏昏欲睡。
說來也巧,就在商禹快睡著的時候,後麵看熱鬧的隊伍裏忽然爆發出一陣又一陣的驚呼聲。
商禹一個激靈瞌睡頓時就沒了,隻看到外圍的人群像是被劈開的河水一樣,已經從中間分開一條通道,一高一矮兩個人影走了過來。
說是這麼說,可那個矮個兒漢子約莫至少有1.75m,在這個時代算是挺高的了。
此人臉瘦而略長,一雙眸子如點漆般烏黑發亮,頜下留著一把短蚺特別的漂亮。
在他背上跨著一把形似弓箭的彈弓,冷如三尺寒冰的短刃深藏鞘內,插在他腿上的綁腿裏。
另一個漢子比他高出太多,身高近兩米和管亥差不多,生得圓臉大耳、鼻直口闊,腮邊一部落腮胡須隨風飄動。
“他大舅,這不是拐河鄉的大莊和小莊兄弟嗎?”
“嘿!沒想到他們兩兄弟都從山上下來了。”
身形差異如此巨大的兩個人還是兄弟,看的出來他們在堵陽地麵上頗有名氣啊。
也有那個外地逃難來的,拉著旁邊的知情人士問東問西,好奇打聽著那兩人的情況。
“他們兄弟你都不認識?外鄉來的吧,我都多餘問這句。”
被人問到的漢子立馬抖起來了,撇著個大嘴,愛搭不理的欠揍樣子。
旁的人真想揪著他正反抽兩個大嘴巴,可是太想知道了,隻能賠著笑臉央求這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