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古羅馬道路之謎?(1 / 2)

38.古羅馬道路之謎

“條條大路通羅馬”這個諺語我們都知道,是用來比喻事物具備

多種可能性的。為什麼條條大路是通羅馬而不是其他的地方呢?這

個諺語最初是怎樣形成的呢?

古羅馬保持最長久的紀念建築之一就是它巨大的道路網,它們

將羅馬各行省編織在一起,為羅馬帝國的強盛和繁榮作出了巨大的

貢獻。

由於古羅馬人崇尚法製,追求有序和規則,因此古羅馬時代的交

通運輸網都有著宏偉的規模。各交通大道一般都以羅馬城為中心,

呈輻射狀向周圍地區延伸。

公元前312年,為適應版圖擴展和勢力延伸的需要,在監察官阿

庇烏斯的主持下,羅馬人修築了第一條高水準的羅馬式道路——阿

庇烏斯路。這條大道從羅馬南下直達意大利工業中心卡普亞,之後

不久,羅馬又修了一條北上的弗拉米烏斯路,直達亞得裏亞海濱的北

方重鎮阿裏米昂。再從這條北上大道延伸至波河流域,就可與法、

德、瑞士、奧地利等地相聯,通達之途更為廣闊。

到公元前2世紀,羅馬陸續建成幾條大道。奧萊麗亞大道以羅

馬為起點,向西北直達熱那亞;瓦萊裏亞大道橫貫亞平寧半島;還有

一條稱為拉丁大道,沿著羅馬的東南方向延伸,在卡普亞附近與阿庇

烏斯路連接。

首都羅馬的道路和意大利各地、英國、西班牙、小亞細亞部分地

區、阿拉伯以及非洲北部聯成整體,並把這些地區分成十二個行省,

共有約三百二十條聯絡道路,總長達到七萬八千公裏,以維持帝國在

該地區廣大地區的統治地位。

有這麼多的高水準道路通向四麵八方,所以也就留下那句“條條

大路通羅馬”的諺語。

整個帝國龐大的道路網,以二十九條幹道為主體,工程技術標準

和便於通行程度非常高,史學家認為,這種道路工程是羅馬“最有特

色的文化紀念物”。

就第一條大道“阿庇烏斯路”來說,它工程品質可靠,堅固牢實,

“全天候”使用,無論雨雪風暴、翻山過橋隨時都可以保證暢通。平時

的交通軍旅以坐騎為主,貨物則用軍運,因此這種道路必須寬度劃

一,足容數隊軍騎來往通行,還要保持路線基本平直,上下坡度力求

低緩,橋梁設施配套齊全。

為適應行軍需要,路麵本身用沙石鋪築四層:最下一層是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