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古羅馬文明的縮影
在遠古,龐貝是一個相當富庶和開放的城市,工商業的發達以及
藝術水準的高超令人驚歎。
龐貝城的食品、畜牧業和手工業是當時的支柱產業。從出土的
建築物中,人們看到有不少的麵包廠的工具,比如說灰黑色的石磨。
那是由奴隸用一根木柄轉動,或者由奴隸趕驢子或馬而轉動工作的。
這是典型的磨麵的工具。畜牧業興旺後,毛紡業也隨之發達起來。
毛紡業一般由幾個大家族控製,他們身邊聚集起了一大批心靈手巧
的的手工業者為其服務。那些羊毛經過清洗、去油和梳理後,便繞在
紡織工的紡錘上。毛線織好後染上鮮豔的大紅或橘黃色,再安放在
經緯交錯的織機上麵。織出的布要漿洗。對任何織物來說,這都是
一道重要而不可少的處理程序。這些布料經過捶打、衝洗和幹燥後,
再進行梳理和硫熏處理,然後便賣出了。
龐貝城貿易的發達或許是當代人無法想像的。在公元62年的
大地震後,為了盡快能把城市重建起來,龐貝城的產業主加強了出口
貿易。他們把能產生較高利潤的葡萄酒、魚醬和農產品通過薩爾諾
河源源不斷地輸出國外,再把所需產品從國外運到龐貝城。公元1
世紀,龐貝的葡萄酒已出口到了高盧,人們曾在東歐的克羅埃西亞一
帶發現龐貝的瓦片。人們還發現當時的龐貝商人已經形成了包括整
個地中海沿岸以及非洲、亞洲在內的較為稠密的交易網。
商業的發達使龐貝出現了不少的銀行家。1875年7月,考古工
作者在斯塔比大街發現了銀行家尤肯圖斯的府邸。他的府邸內有
100多冊銀行備忘錄,上麵是尤肯圖斯本人、傭人及借款人的筆跡,生
動地記錄了當時銀行來往的真實情況。尤肯圖斯靠貸款給商人並從
中收取一定的傭金,使自己成為一個富有的人。
頗為和諧有序的社會環境,使當初的龐貝城永遠處於風平浪靜
之中。這個城市甚至從未發生過階級鬥爭,也沒有種族歧視。不論
是自由民還是奴隸,都在為積蓄社會財富而努力奮鬥。在龐貝,即使
身有殘疾的人也不會餓死,他們走在街上便會很容易得到別人的施
舍。因此在龐貝20000人的原居民中,富人和窮人大都相安無事。
無論是希臘人、埃特魯斯坎人,還是奧斯克人或羅馬人,族群之間總
是和睦相處。
龐貝婦女的解放可追溯到公元第一個世紀。身心得到自由的龐
貝婦女走出家門,購物或消遣,毫無顧忌。她們的地位與男人一樣。
薩比娜·波培婭出生於龐貝的一個有錢人家,她有著閉花羞月
之貌。
追求者紛至遝來,可就在公元62年大地震的那一年,她嫁給了
尼祿皇帝。薩比娜曾請求尼祿皇帝幫助那些在地震中受災的龐貝
人。也是因為她的說服,才使尼祿皇帝同意恢複競技的娛樂。
龐貝的競技表演很有規模,大多為有錢有勢的人來籌辦。一份記
錄顯示,四月份的4、8、9、10、11、12、20日,以及五月份的2、12、13、14、
16、31日都有競技比賽。對角鬥競技的狂熱,在羅馬帝國時代愈演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