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人生的另一種錘煉
◎文/佚名
隻有埋頭做事,並承受各種挫折與厄運,才能錘煉自己,獲得最終的成
功。
蘑菇管理是許多組織對待初出茅廬者的一種管理方法。初學者常被置
於陰暗的角落(不受重視的部門,或幹打雜跑腿的工作),澆上一頭大糞
(無端的批評、指責、代人受過),任其自生自滅(得不到必要的指導和提
攜)。相信很多人都有過這樣一段“蘑菇”的經曆,但這並不一定是什麼壞
事,尤其是當一切都剛剛開始的時候,當上幾天“蘑菇”,能夠消除我們
很多不切實際的幻想,讓我們更加接近現實,看問題也更加切合實際。
“蘑菇”的經曆對於成長中的我們來說,就像蠶繭,是羽化前必須經
曆的一步。
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必須付出代價,經曆挫折,承受打擊,才能逐
漸走向成熟。
傳說,上帝在造物之初,本想讓貓與虎一道做萬獸之王的。但上帝在
做出最後決定之前,想先考察考察貓和虎的才能。
於是,上帝放出了幾隻老鼠。虎全力以赴,很快幹脆利落地將老鼠捉
住吃掉了。貓卻認為這是大材小用,上帝太小看自己了,心中不平,於是
很不用心,捉住了老鼠再放開,逗玩了半天才把老鼠吃掉。
考察的結果使上帝認為貓太無能和不稱職,不可做百獸之王,於是就
讓它身軀變小,專捉老鼠。而虎能全力以赴,做事認真。可派去統治山
林,做百獸之王。
費希特年輕時,曾去拜訪大名鼎鼎的哲學大師康德,想向他討教。不
料,康德拒絕見他。
費希特失去了一次機會,但他並沒有因此而深受影響,不灰心喪氣,
也不怨天尤人,而是從自己身上尋找原因。他心想,自己沒有成果,兩手
空空,大哲學家當然怕打攪,自己為什麼不先拿出一些成果來呢?
於是,費希特埋頭苦學,完成了一篇《天啟的批判》的論文,呈獻給
康德,並附上一封信,信中說:
我是為了拜見自己最崇拜的大哲學家而來的。但仔細一想,對本身是
否有這種資格都未審慎考慮,感到萬分抱歉!雖然我也可以索求其他名人
的信函介紹,但我決心毛遂自薦,這篇論文就是我自己的介紹信。
康德細讀了費希特的論文後。不禁拍案叫絕。他為其才華和獨特的求
學方式所震動,便決定“錄取”費希特,親筆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回信,
邀請費希特來一起探討哲理。
由此,費希特獲得了成功者的機會,後來成為德國著名的教育家和哲
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