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比羅到印刷廠去送校樣,無意中看到一種油墨,它一遇到空氣,表麵就會結一層膜。比羅心中不禁一陣興奮,這不正好解決了墨水外漏的問題嗎?於是,他向工人要了一些油墨,便趕緊跑回家去做實驗。他將這些油墨裝在一根圓管裏,再把筆尖的圓珠改成鋼珠。這樣,寫起字來就十分流暢,而且墨水也不會外漏。這就是我們今天使用的圓珠筆。這種筆一麵市,就受到了人們的歡迎。
後來,有個日本人又對圓珠筆的筆芯進行了改進,使它用起來更方便。經過人們的長期實踐和努力,我們今天的圓珠筆已經多種多樣,不但可以寫出不同顏色的字,有的甚至還有香味呢!
思維訓練營糊塗賬
有一個吝嗇鬼去飯店吃麵條,他花1元錢點了一份清湯麵。麵上來了,他
又要求換1碗2元錢的西紅柿雞蛋麵。服務員對他說:“你還沒有付錢呢!”吝
嗇鬼說:“我剛才不是付過了嗎?”服務員說:“剛才你付的是1元錢,而你吃的
這碗麵是2元錢的,還差1元呢!”吝嗇鬼說:“不錯,我剛才付了1元錢,現
在又把值2元錢的麵還給了你,不是剛好嗎?”
服務員說:“那碗麵本來就是店裏的呀!”他說:“對呀!我不是還給你了
嗎?”這麼簡單的賬怎麼就會弄糊塗了呢?吝嗇鬼真的不需要再付錢了嗎?
【答案】
在這筆糊塗賬中,關鍵在於第一次的1元錢已經“變”成了麵條,不能再
算了。吝嗇鬼還應該再付1元錢。
古老的針灸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針法是指把毫針刺入患者某些穴位,用撚、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用燃燒著的中草藥熏灼身體某些穴位,利用熱刺激來治療疾病。
針灸是中國古代常用的治療各種疾病的手法之一,是一項古老且偉大的發明。它的出現可以追溯到距今約8000到4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相傳有一個樵夫得了頭痛病,有一天,他頭痛得走路都困難,結果不小心摔倒了,他的小腿被路邊的一塊尖尖的石頭磕出了血,但他發現頭居然沒那麼疼了。樵夫感到很納悶,不過也沒有多想。有一天樵夫又患病了,想起那天的事,他就找來一塊石頭刺小腿的那個部位,結果頭痛減輕了很多。樵夫發現這也許是個治療頭疼的好辦法,於是不停地用石頭刺激小腿,漸漸地頭痛症竟痊愈了。慢慢地,這個方法傳開了,大家試著用磨尖了的石塊來刺身體的某個部位,以減輕病痛。這就是最早的針灸,而尖尖的石塊叫做砭石。最初的砭石都是用石片磨削而成的,後來逐漸變為比較先進的骨針、陶針、銅針、金針、銀針等。
醫學的發展,必定需要許多醫學家的貢獻。相傳在晉代,有個名叫皇甫謐的人,他特別愛看書,一拿到自己喜愛的書就愛不釋手,想要一口氣讀完。長時間的苦讀,使他的身體越來越虛弱。疾病的折磨並沒有打倒他讀書的意誌,反而更堅定了他學習醫學的決心。從此皇甫謐苦讀醫書,並對照醫書自己進行針灸治療。隨著病痛漸漸減輕,他的臨床經驗也越來越豐富。於是,皇甫謐萌發了一個想法:要詳細記錄人體的穴位。皇甫謐開始研究醫書,並將自己對針灸的研究寫成文字。經過努力,他終於寫成了《針灸甲乙經》。在這本針灸專著中確定了人體的394個穴位,為針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對中國醫學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針灸是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是世界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越來越受到國外醫學界的重視。現在,古老的針灸醫術已經走向世界,煥發出了新的活力。
毛筆的發明
毛筆是中國獨有的筆,據說,毛筆是戰國時秦國的大將軍蒙恬發明的。
公元前223年,秦王(後來的秦始皇)派大將蒙恬與楚國打仗,並要他定期寫出戰鬥情況彙報。那時,人們用竹筆寫字,就是將一根竹棍頭部削薄,削尖,再刻出一兩個口子,蘸上墨汁,在竹片或木簡上寫字。為了攜帶方便,蒙恬更喜歡把字寫在帛(絲織物)上。竹筆寫字很吃力,寫不快,弄不好還會劃破帛,因此蒙恬就想改良竹筆。
有一天,他在野地裏發現兔子尾巴拖在沙地上留下的痕跡像人寫的字,馬上想到用兔毛來改良筆。於是,他捕獲了幾隻野兔,剪下尾毛製作筆。誰知兔毛上有油脂,不吸收墨汁,不能寫字,蒙恬一生氣把筆丟出營帳。
正巧那支竹筆被丟在一個有石灰水的小坑裏,堿性的石灰水把兔毛上的油脂洗掉了,吸足了水變得白胖胖的。蒙恬一看,喜出望外,趕緊用來寫字,字跡流利而漂亮,從此毛筆取代了竹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