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標點符號的發明

我們中華民族是一個具有幾千年燦爛文化的民族。不過,當你翻閱古書時,就會發現文中並無標點符號,文章讀起來往往很吃力,有些意思甚至無法理解。

原來,我國古時候沒有標點符號,直到漢朝才發明了“句讀”符號:語言完整的一小段為“句”,句中語義未完,語氣可停的一小段為“讀”。宋朝使用“,”和“。”表示句讀。明代才出現了人名號和地名號,這些就是我國最早的標點符號。

16世紀時,歐洲提出了一套正規的標點符號係統。主要符號源於希臘語法家們所用的小點,但常常改變其含義。希臘文中的問號(;)變成了英語中的分號。

至1919年,國語統一籌音會在我國原有標點符號的基礎上,參考各國的標點符號,提出了《請頒行新式標點符號議案》,規定了12種標點符號,由當時的教育部負責頒布。

思維訓練營1=2?

假設:a=b且a,b>0

所以:ab=bb

ab-aa=bb-aa

a(b-a)=(b+a)(b-a)

a=b+a

a=2a

1=2

上麵的證明過程哪裏錯了?

【答案】

a(b-a)=(b+a)(b-a)

a=b+a

這一步錯了,因為a=b,所以b-a=0。兩麵同時除以0以後不再相等。

小魔術大奧秘

卡文迪什是英國著名的化學家,他對身邊的很多事物都很好奇,凡事都喜歡追根究底。有一天,一個很有名的魔術表演團來到當地表演,卡文迪什和家人一起去劇院看演出。魔術師上台了,他表演的節目叫“玻璃瓶出汗”。隻見魔術師拿出一個密封的玻璃瓶子,揭開蓋子,在瓶口劃燃一根火柴,突然瓶裏冒出一股白煙,還發出“砰”的一聲。魔術師再次向大家展示那個玻璃瓶子,瓶裏果然出現了很多像汗珠一樣的東西,好像瓶子真的出汗了一樣。觀眾們紛紛為魔術師的表演叫好。

表演結束後,觀眾都離場了,隻剩下卡文迪什不願意走。他想問問魔術師玻璃瓶子為什麼會“出汗”。魔術師肯定不會泄露秘密,卡文迪什就纏著不放,最後魔術師不得不告訴他,表演前瓶子裏裝滿了氫氣。卡文迪什心裏充滿了疑惑,為什麼氫氣爆炸後,瓶子四周會出現像汗珠一樣的東西呢?

回到家以後,卡文迪什思索著要自己動手做一做這個實驗。他想辦法弄到了一瓶氫氣,用火點燃後,瓶子裏的氫氣果然爆炸了。爆炸後他檢查瓶子,結果瓶子四周都“出汗”了。卡文迪什對液體進行化驗,發現這些“汗水”居然都是水。這些水是怎麼來的呢?是不是自己在實驗前沒有將瓶子擦幹呢?他重新做了一遍剛才的實驗,結果瓶子周圍仍然出現了水滴。卡文迪什反反複複做實驗,記錄結果,分析實驗過程,最終他發現了其中的奧秘:氫氣和氧氣混合點燃後,在爆炸的瞬間會產生水,也就是說氫氣和氧氣的化學反應形成了水。這也揭示了水的組成:水是由氫和氧這兩種元素組成的。

一個小小的魔術表演,促使卡文迪什了解了水的組成,這一發現翻開了化學研究新的篇章,為科學家們揭示物質的組成奠定了基礎。

地圖的發明

在史前時代,古人就知道用符號來記載或說明自己生活的環境、走過的路線等。而最早的地圖大約是公元前2250年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人製作的。起先,地圖僅僅包含一小塊當地區域。它們通常用來顯示個人的小塊土地,或者簡要表明新建築物的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