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秦都鹹陽與始皇陵兵馬俑坑?(3 / 3)

術風格,為漢唐雕塑所繼承和發揚。

秦俑的寫實藝術風格達到很高的境界,人物塑造千人

千麵,性格各異,造型準確多樣。人俑一般高度為1.8米左

右,最高達2米,最低為1.75米。冠、發型、胡須、甲衣、長

衣、短衣、腰帶、褲子、護腿、鞋靴等,每處細節一絲不苟。武

士俑高低、胖瘦、麵型、須發十分嚴格,是現實生活中具體

人的生命的藝術再現,表現出各自的神態、性格、年齡等不

同個性。如發髻,輕裝步兵俑和一部分鎧甲俑在頭頂右

側挽有高大的圓形發髻,軍吏俑、禦手俑、騎兵俑及部分鎧

甲俑挽扁髻,其中細看又有不同的變化。胡須有絡腮胡、三

滴水式髭須、長須、犄角大八字胡、雙角自然下垂的八字

胡、柳葉狀小八字胡、板狀小八字胡等樣式,留哪種胡須與

年齡、性格、風尚都有一定關係。武士俑的麵形、五官也是

豐富多彩的,有的大嘴、厚唇、寬額、闊腮,有的圓臉、尖下

巴,有的額頭微向後縮、高顴骨、小眼睛、薄眼皮,有的高鼻

梁、絡腮大胡,可分辨出分別是來自關中、巴蜀、河西走廊

和西北少數民族的士兵。從體型上看,軍吏俑與士兵俑有

明顯不同,高級軍吏俑一般身材魁梧,膀闊腰圓,昂首挺

胸,氣概非凡。中級軍吏俑身材較高,肩膀寬闊,挺胸而立。

一般士兵俑體型多種多樣,或特別粗壯,或線條筆直,或特

別高大,或身材瘦小。秦俑把人體從上到下塑得筆直,以凸

腹的熊腰、圓胸為力的表現。

武士俑的服裝也很寫實,真實地反映出當時的社會生

活習尚。大多數俑穿長達膝部的長衣,衣領相交,右領壓在

左領上,雙襟寬大,這是當時未成年男子和一般下層勞動

者及小官吏的服裝,便於行動和勞作。高級軍吏俑穿內外

兩層長衣,中衣(內層)比外衣略長4.5厘米,下擺一般在

膝下,顏色多為紅色。騎兵俑所穿褶服袖口窄小,腰係皮

帶,領、襟、袖口鑲著彩色花邊,褶服開口處在胸右側,騎馬

比較方便。軍吏俑穿長褲,似乎裝有棉絮,步兵俑和車兵俑

基本上都穿短褲,褲管到達膝部。一部分武士俑身穿鎧甲,

甲衣用淺浮雕手法刻成,形象逼真。騎兵甲衣短小,雙肩沒

有遮護的甲胄;禦手俑甲衣較長,脖頸有頸甲,手上有護手

甲,肩甲長及手腕,腿上也有護腿。軍吏俑與士兵俑的甲衣

樣式裝飾互不相同,區別明顯:高級軍吏俑甲衣前胸、後背

有幾朵彩色花結,胸腰以下嵌綴魚鱗狀小甲片,甲衣邊緣

繪有精致的幾何形圖案花紋;步兵俑甲衣用較大的甲片編

綴而成,有肩甲,但甲衣上沒有任何裝飾。

秦俑坑陶馬個頭不大,四肢粗壯,頭部較直,近似西北

地區的河曲馬種。陶馬塑造手法簡潔,膘肥臀圓,肩部高

聳,脊部微凹,胸肌隆突,腿部關節筋骨分明,造型準確,各

部分比例和諧。特別是馬頭的塑造相當細膩,薄薄的眼皮

上以折波的陰線表示折紋,眼球隆起,鼻孔上刻著螺旋形

的折曲陰線,雙耳聳立,機警挺拔,栩栩如生。

秦俑不僅造型多較為準確,還重視神韻的表現。許多俑

的麵部神情刻畫得精致傳神,通過眉、眼、胡須、肌肉的變

化揭示不同的人物性格。從出土的十多件將軍俑來看,年

老者麵容清臒,長須,形態平靜,顯現出穩健多謀的豐采;

壯年者麵闊耳大,天庭飽滿,眉宇飛揚,間有髭須,顯現出

威猛善斷的氣質;佐俑麵目清秀,態度恬靜,善作謀略。俑

的眼睛刻畫較細致,不同的眼神表露出不同的內心世界,

或雙目圓睜,怒氣衝衝,或眯眼含笑,或眉清目秀,十分機

警,或目光下視,文靜靦腆,以眼神的細微變化表現性格頗

為傳神。

秦俑的製作,首先用泥塑成俑的大致輪廓,再用泥進行

第二次修飾和刻劃細部。頭、手、軀幹分別單獨製作。俑頭

和手借助模具製成粗胎,而後再加工五官、須發、冠等細

部,經過精心修飾後顯得個性分明。各部分組裝合在一起,

陰幹後放進1000℃中的窯內焙燒,出窯後再一件件彩繪。

俑是在俑坑附近就地燒造,所用泥土為當地黃土,製造方

法是泥塑與模具結合,以泥塑為主,繪塑結合。

陶馬製造則是先把頭、頸、軀幹、四肢、耳、尾分別製

作,拚裝為粗胎,再第二次覆泥修飾,雕刻成型,陰幹焙燒,

最後繪彩。

秦俑的製作者是社會下層的一批陶工,有的來自宮廷

製陶作坊。有的來自地方製陶作坊。據估計,參加雕塑的工

匠約八百人。在秦代嚴刑酷法的惡劣條件下,工匠們創造

出中國雕塑藝術史上的一個典範,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

跡。

五

1980年3日,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墓塚西側二十多

米的陪葬坑裏,發掘出土了秦陵銅車馬,這是又一次震動

世界的考古發現。1983年10月,銅車馬的二號車(安車)與

觀眾見麵。1987年5月,一號車(立車)正式展出。

出土的兩乘銅車馬隻不過是秦始皇陵整個銅馬車殉葬

坑中的一部分,尚有大量車馬沒有出土。

二號銅車馬(安車)是秦宮廷乘車的仿製品,相當於真

車真馬的二分之一,長3.17米,高1.06米。安車就是坐乘

的車。銅車車箱分前後兩室,中間用窗隔開。青銅馭官俑頭

戴冠,身穿戰袍,在前箱中坐著駕車。車箱上有穹窿似的橢

圓形蓋子,後箱四周有箱板,兩邊有窗,車門在箱後。穹式

車蓋和車廂四壁,繪製著色彩鮮豔的變形龍鳳卷雲紋和絲

縷交錯的雲氣紋圖案。挽車的4匹銅馬膘肥體壯,頭戴金

銀籠頭,馬齒緊咬鏑銜,馬胸前還有銅絲做的纓絡。這組銅

車馬是20世紀考古中發現的最大青銅器,總重量達1243

公斤。

一號銅車馬是立車,也稱高車、戎車。車箱前邊和左右

都有車欄,車門在箱後。車箱前有銅弩一件,還有裝銅鏃的

銅盒。左邊車欄內側有一盾袋,內裝一麵獸麵形銅盾。車箱

中立一圓形銅傘,傘杠上有錯金銀紋飾。青銅馭官頭戴冠,

穿長襦,佩長劍,站在車中,雙手駕馭。挽車的同樣是4匹

英俊的銅馬。

銅車馬的冶金工藝技術令人歎為觀止。二號銅車馬結

構複雜,由3462個零件拚合而成,其中金製品七百多件,銀

製品九百多件。製造銅車馬的材料是錫青銅(錫含量8%—

13%),各部件合金比例各不相同。製造工藝上采用了鑄

造、鑄焊接、嵌接、銷接、插接、活鉸連接等方法,製作精細,

水平極高。如馬身上的纓絡和一些細小鏈條,用0.05—0.1

厘米的銅絲扭結成的,是用拔絲法製作,銅絲鏈條環環相

扣,焊縫借助放大鏡才能發現,堪稱金屬工藝史上的奇跡。

銅車馬的藝術水平也很高,銅俑、銅馬形象逼真。銅馭

官俑麵龐豐腴,五官清秀,雙目微眯,嘴角微翹,八字胡,神

態生動,反映出他嚴肅而威武,既謹慎小心,又躊躇滿誌的

內心世界。銅馬雙目圓睜,鼻孔張開,鬃毛聳立,馬耳直立,

腿部肌健明顯,勁健有力。銅車彩繪,在車輿四周、車蓋、傘

蓋上,以朱紅、桔紅、藍、天藍、綠、白等顏料,堆繪成夔紋、

流雲紋、方格紋、菱形花紋,色彩豔麗,動感強烈,舒展大

方,具有淺浮雕的效果。整個銅車馬顯得富麗堂皇、莊重古

樸,是冶鑄、雕塑、彩繪工藝的完美統一體。

人們在目睹了秦兵馬俑和銅車馬的風采後,對整個秦

始皇陵的了解和探索也加深了一步。

在臨潼縣驪山北麓,聳立著一座覆鬥形封土的陵墓,這

就是中國封建社會第一位皇帝秦始皇的陵墓。公元前247

年,他13歲初即位時,就開始為自己營建陵墓。公元前221

年統一中國後,建設規模更加巨大。至公元前209年秦始皇

死亡並葬入地宮,陵園工程尚未全部完成。前後修建達39

年,從全國征發的築陵人數最多時達72萬人,無數刑徒、

百姓以生命和鮮血為代價留下了以秦始皇陵為主體包括兵

馬俑在內的偉大的陵園工程。

秦始皇陵範圍很大,據探測有56.25平方公裏。在高大

的封土外圍,用夯土築起內外兩重城牆,呈南北向的長方

形,內外牆周長為3870米和6210米。外城四麵各有一門,

內城東、西、南三麵也各有一門,內城北麵開兩門。當年城

牆門上都有闕樓,外城四角還有角樓。兵馬俑坑就位於當

年陵園東門外大道邊,秦始皇陵封土則位於內城南部。封

土北麵150米處,是始皇陵的寢殿建築,發現了4處建築遺

址。封土西側約20米處,發現了銅車馬坑。西側內外城垣

之間,發現了大型馬廄坑、跽坐俑坑、珍禽獸坑。此外,附近

地區還發現馬廄坑、秦始皇子女後宮等人的陪葬墓等遺

址。

地宮是陵墓建築的核心部分,放置棺槨和隨葬“奇器珍

寶”,尚未進行考古發掘。據考古學家推測:地宮為倒置的

鬥形,墓室底部近於長方形,底麵積19200平方米。中心部

位放置棺槨象征鹹陽宮,四周置一些回環相連的隧道和別

室、耳室,象征百司衙署,離宮別館。主體建築作穹廬頂,墓

頂上繪天文星象圖,墓底下鑿江河湖海並灌以水銀。金銀

珠寶分藏於各墓室。可以說,秦始皇陵地宮是按照地下王

國構想的,規模宏大,建築輝煌,葬品極為豐富。

有朝一日地宮被考古發掘,那將是人類曆史上無與倫

比的最為壯觀的考古發現,這座反映秦代科技水平和燦爛

藝術的文物寶庫,將和兵馬俑、銅車馬一樣再次震驚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