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了路,而且非常餓。哈克連眼睛都沒眨一下就答應了他的請求。
等他從廚房裏出來,他發現除了那位澳大利亞遊客以外,又來了一位不速
之客,他坐在了距澳大利亞人兩張桌子遠的地方。哈克用英語同他打招呼,那
個客人聳了聳肩表示不懂。他用阿拉伯語解釋說他不會拚英語。恰好哈克在學
校裏學過一點阿拉伯語,於是他知道了這位客人是從沙特阿拉伯來的,也在市
區迷了路,並且也很餓。
哈克回到廚房又準備了第二份飯,等他回來的時候,他發現氣氛很壓抑,
因為兩個人語言不通,都一言不發……就那麼靜悄悄地坐在那裏。
於是,哈克決定讓他的兩個“陌生”的客人高興,他就利用他的特長,一
會兒說英語,一會兒講阿拉伯語。聊了一陣兒之後,他有了一個有趣的發現。
這個阿拉伯人經營著一家進出口公司,而這個澳大利亞人有一個很大的綿羊養
殖場。
於是,哈克問澳大利亞人是不是有興趣把他的羊出口到阿拉伯去。澳大利
亞人拚命地點頭。他又轉過身來問阿拉伯人是不是願意從澳大利亞進口新鮮、
肥美的綿羊,因為到了過節的關口,很多伊斯蘭信徒會雲集沙特阿拉伯,從而
會大量地消費羊肉。阿拉伯人也不停地點頭。
談話也由此變得越來越熱烈,雙方交換了聯係方式和地址,協商了價格,
互相把對方的銀行賬號也記在了餐巾紙上。
在經過了兩個小時的翻譯和談判之後,兩個客人互相握手、拍肩膀表示祝
賀,然後向哈克道了再見。在出門的時候,澳大利亞人又轉回身來問道:“我
怎麼和你取得聯係呢?能給我留個地址嗎?”於是,最後一張餐巾紙也被寫上
了字,然後三個人分頭消逝在夜幕裏。
三個月之後的一天,哈克收到了幾封信,其中有一封是從澳大利亞寄來
的。那個澳大利亞人在信中感謝哈克所做的出色的翻譯工作,同時也感謝他敏
銳的商業眼光。他告訴哈克,已經有幾千隻羊在漂洋過海去沙特阿拉伯的路上
了。在信的後麵,還附上了一張2000美元的支票,作為對哈克幫忙的報酬。
於是,那個晚上就這樣成了哈克一生的轉折點。他怎麼也不會想到,表示
友好願望的手勢和開放式的交流能夠帶來如此豐厚的報酬。他從此變得開朗、
主動,成為一名有著敏銳眼光的精明商人,並且一直到現在都很成功。
人們常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在別人有困難時,伸把手,拉他一耙,也許
是為自己的前途鋪平道路。”在生活中盡量熱情地幫助別人吧,你常常能得到豐
厚的回報。
垂釣高手
兩個釣魚高手一起到魚池垂釣。這兩人各憑本事,一展身手,隔不了多久
的功夫,都大有收獲。忽然間,魚池附近來了十多名遊客。看到這兩位高手輕
輕鬆鬆就把魚釣上來,不免感到幾分羨慕,於是都到附近去買了一些釣竿來試
試自己的運氣如何。沒想到,這些不擅此道的遊客,怎麼釣也是毫無成果。
那兩位釣魚高手,個性相當不同。其中一人孤僻而不愛搭理別人,單享獨
釣之樂;而另一位高手,卻是個熱心、豪放、愛交朋友的人。愛交朋友的這位
高手,看到遊客釣不到魚,就說:“這樣吧!我來教你們釣魚,如果你們學會
了我傳授的訣竅,而釣到一大堆魚時,每十尾就分給我一尾,不滿十尾就不必
給我。”雙方一拍即合,很快達成了協議。
教完這一群人,他又到另一群人中,同樣也傳授釣魚術,依然要求每釣十
尾回饋給他一尾。一天下來,這位熱心助人的釣魚高手,把所有時間都用於指
導垂釣者,獲得的竟是滿滿一大籮魚,還認識了一大群新朋友,同時,左一聲
“老師”,右一聲“老師”地被人圍著,備受尊崇。
同來的另一位釣魚高手,卻沒享受到這種服務人們的樂趣。當大家圈繞著
其同伴學釣魚時,那人更顯得孤單落寞。悶釣一整天,檢視竹簍裏的魚,收獲
也遠沒有同伴的多。
古人說:“將欲取之,必先與之。”這句話道出了人生的真諦。熱心幫助別
人,結果常常是雙方受益。不願給別人提供服務的人,別人也不願給你提供方
便。
固執的農夫
一天,一個農夫去貝勒城。一路上,狂風大作,大雨傾盆,幾乎無法行
走。但是,農夫有很要緊的事,他還是頂風冒雨,奮力向前走。
他在路上遇見了一個老人。老人對他說:“你好!你這樣匆匆忙忙到哪裏
去?”
“去貝勒城。”農夫腳步不停地答道。
“你至少可以說一聲:‘上帝保佑。’”
農夫停了下來,直視著老人的眼睛,接著眨了一下雙眼,說:“上帝保佑,
我要去貝勒城。但是,即使上帝不保佑,我還是要到那裏去。”
這個老人正巧就是上帝。“如果那樣,你七年以後再去貝勒城,”他說,“現
在,你給我跳到這片沼澤地裏去,在那裏呆上七年。”
農夫立刻就變成一隻青蛙,跳到沼澤地裏去了。
七年過去了。農夫從沼澤地裏跳出來,恢複了人形。他戴上帽子,繼續往
集市上走。
走了一小段路,他又遇見了那個老人。“你到哪裏去,我的好人?”
“去貝勒城。”
“你可以說一聲:‘上帝保佑。”’
“如果上帝保佑,那很好。如果上帝不保佑,我知道會有什麼結果,我不
要別人幫助,自己現在就能跳到沼澤地裏去。”
從此以後,他再也不能說話了。
任何人都需要別人的幫助。聰明的人在善於思考的同時,會積極聽取別人
的意見,努力借助別人的力量,實現自己的理想。
一個無聊的想象
在蘇格蘭的南部,有20年沒下雪了,突然有一晚下了大雪。克蘭賽先生
很想去滑雪,可是又苦於沒有雪橇。他的妻子對他說:“你的朋友米立幹不是
有雪橇麼?我相信他一定會借給你的。”“真是好主意!”於是,克蘭賽就去找
他的好朋友米立幹。
路上很冷,他半路走進一間酒吧,去喝一杯酒。從酒吧出來的時候,他心
裏想:“我希望米立幹能把雪橇借給我,不過也許他會怕我把他的雪橇弄壞
了。”
走著走著,他又想:“要是他自己不用,又舍不得借給我,那他真是一個
無聊的家夥。”
想著想著,他心裏就有點悶,好像已經被米立幹拒絕了。於是他走進了另
一個酒吧,喝點酒來解悶。
等他出來的時候,他就對自己說:“要是那個家夥真的不肯借給我,我一
輩子也不跟他講話。”
他到了米立幹的家,已經夜深了,米立幹的窗子已經沒了燈光。他心裏氣
急了,拾起一塊石子,把窗玻璃打得粉碎。一會兒,米立幹穿著睡衣,出現在
那破了的窗口上,向街上憤怒地叫喊:“是誰把我的窗打碎了?”
“是我,混蛋!”克蘭賽舉著拳頭向米立幹揮舞:“你留著你的雪橇吧,看
你老子要把它打個稀爛!”
與人交往的時候,不要對別人胡亂想象,要本著與人為善的想法和別人交
往;在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不要感到難以啟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