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有勢,而全然不顧及其他,仿佛他們嫁娶的是錢或權
勢而不是人。可想而知,這種婚姻絕大多數是沒有好結局
的,並在某種程度上阻礙了自己的前途。
獅吼
幾隻剛剛出生的幼獅,連眼睛都還不會睜開。它們渾身
軟弱無力,隻能在母獅的腳邊爬來爬去,憑著它們的天生感
覺鑽到母獅溫暖的腹下尋找奶頭,吸吮可口的奶汁。除此之
外,它們什麼都不懂,對其他任何事情都漠不關心。
產後的母獅身體虛弱,隻能躺在窩裏,細心地照料新
生的子女。而雄獅此刻的職責就是仔細地守護好自己的家
庭,盡量不妨礙母獅哺育它的孩子。
突然,雄獅看到一群野獸正朝向它們的住所跑來,於
是馬上抖動著威嚴的鬃毛,大吼了一聲,把那群野獸嚇得
四處逃竄。那些正在吃奶的幼獅一聽到這驚人的吼聲,也
倏地睜開了眼睛。
沒多久,獅子父母就開始教孩子們遊戲,練習摔跤。
緊接著又教它們學習奔跑,最後,又教它們捕捉獵物。一
旦幼獅們學會了生存的本領,父母就會要求它們離開自
己,獨立生活。
凶猛的獅子就是這樣,用它的吼聲去喚醒幼獅,教會
它們生存的本領,幫助它們麵對生活。
這則寓言用獅子哺養、教育幼獅的故事,啟迪人們如
何正確地教育自己的子女。
幼獅生下來的時候,細小虛弱,連眼睛都沒有睜開,
它們的父母分工合作,精心地照顧著它們。獅子媽媽因產
後身體虛弱,隻能在窩裏負責給幼獅喂奶和舔毛;而強壯
的雄獅則守在洞外,擔任保衛工作。當雄獅發現一群野獸
向獅窩跑來時,它抖動鬃毛,大吼一聲,那威嚴而洪亮的
吼聲,既把那群野獸嚇得狼狽逃竄,也使那些正在吃奶的
幼獅倏地睜開了眼睛。當幼獅漸漸長大的時候,它們的父
母又不斷教幼獅謀生的本領,增強它們的生存競爭能力。
人類在教育子女方麵,也可從這則寓言中得到以下幾
點啟發:其一,對子女不能過分溺愛,要讓他們從小就受
到嚴格的教育;其二,對子女的教育要講究方法,根據他
們的生理特點和心理特點,在不同的階段選擇不同的內
容,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其三,要把提高生存競爭能力
作為教育子女的根本目的,一切教育方法和手段,都要緊
緊圍繞這個目的來進行。
養育之恩
這是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樹林中各種各樣的鳥類都
從巢中飛了出來,愉快地在空中飛來飛去,它們那美妙的
歌聲,給寂靜的樹林帶來了勃勃生機。
可是戴勝鳥和它的老伴卻飛不出窩巢了,歲月不饒
人,它們的身體早已虛弱不堪了,全身的羽毛已經變得幹
澀枯燥、暗淡無光,像老樹上的枯枝般容易折斷,雙眼還
生了翳病看不見了。為了養兒育女,它們的精力已經快要
耗盡了。
老戴勝鳥覺得自己的子女都已經長大,能夠獨立生活
了,自己的職責已經盡到,可以無怨無悔地離開這個世界
了。因此,夫妻倆商量,決定不再離開自己的家,安心地
呆在窩裏,靜靜地等待那遲早總會降臨的時刻。
但老戴勝鳥想錯了,它們辛辛苦苦養育的那些孩子們
是絕不會扔下它們不管的。這一天早晨,它們的大兒子就
帶著一些好吃的東西,專程來看望它們。小戴勝鳥發現年
邁的雙親身體不好,立即飛去把這個消息告訴了它的兄弟
姐妹們。
戴勝鳥的兒女們很快都到齊了,它們聚集在雙親的舊
巢前,有一隻鳥說:
“我們的生命是父母親最偉大的饋贈,它們用愛的乳
汁哺育了我們。現在它們老了、病了,眼睛也看不見,已
經沒有能力養活自己了。我們一定要幫它們治病,細心監
護好它們,這是我們做子女的神聖義務!”
這些話剛說完,年輕的戴勝鳥們立刻行動起來。有的
飛去築起溫暖的新居,有的振翅飛去捕捉昆蟲,有的飛到
樹林裏去找治病的藥。
新房子很快就落成了,孩子們小心翼翼地幫著父母搬
了進去。為了讓父母感到溫暖,它們像孵蛋的母雞用自己
的體溫去保護沒有出殼的雛雞一般,用自己的翅膀蓋住老
鳥。它們還細心地喂給父母泉水喝,並用自己的尖嘴幫忙
梳理老戴勝鳥蓬亂的絨毛和容易折斷的翎毛。
飛往森林的孩子們終於回來了,它們找到了能治失明
的草藥。大家高興極了,它們把有特效的草葉啄成草汁給
老戴勝鳥擦用。盡管藥力很慢,需要耐心等待,它們卻一
刻也不讓父母親單獨留在家裏,總是輪流守候在父母身
邊。
快樂的一天終於到來了,戴勝鳥和它的老伴睜開眼
睛,向四周張望,它們認出了自己孩子的模樣。孩子們都
高興極了,並準備了豐盛的食物,好好地慶祝了一番。
知恩的子女們就這樣用自己純真的愛,治好了父母的
病,幫助它們恢複了視覺和精力,以報答養育之恩。
養育之恩,理當報答,奉養父母,義不容辭。此則寓
言用戴勝鳥用心侍奉父母的感人故事,詮釋了這個做人的
道理。
老戴勝鳥為了養育子女,勞累了一生,如今已經年邁
力衰,又患了眼疾,什麼東西都看不見了。夫妻倆卻無怨
無悔,覺得子女們都已經長大,能夠獨立生活了,自己的
職責已經盡到,可以無牽無掛地離開這個世界了。於是決
定安心地呆在窩裏,靜靜地等待死神的降臨。可是孝順的
孩子們得知父母患病的消息之後,立即互相轉告,很快就
聚集到老戴勝鳥的身邊。它們細心地照料父母,並分工合
作,想盡一切辦法要治好雙親的眼疾,讓它們過一個歡樂
的晚年。在子女們的照顧下,老戴勝鳥的身體康複了,可
以好好安享晚年。
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願社會上那些忘
記了父母的養育之恩,虐待老人的不孝子孫,在讀了這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