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鄱陽湖?(1 / 1)

1鄱陽湖

中國

鄱陽湖浩瀚萬頃,水天相連,湖泊麵積為3 960

平方公裏,蓄水量達2590億立方米,是中國第一大

淡水湖泊。它位於長江的南岸、江西省北部平原上。

湖的外形像一隻葫蘆。都昌以北湖麵狹窄,好似葫蘆

的“頸”,是連通長江的水道;都昌以南,湖麵遼闊,煙

波浩渺,是湖的主體。鄱陽湖集水麵積為161萬平方

公裏,納江西省贛、撫、信、饒、修五大河流的來水,經

湖口轉泄入長江,年平均來水量為1 500億立方米,

1954年最大來水量為2 300億立方米。而每年注入長

江的水量約占長江幹流大通站年水量的1/5,對長江

中、下遊的水文情勢有一定的影響。

鄱陽湖年平均水位為1502米,最高水位為1954

年7月31日的2179米,最低水位為1978年12月27日

的1209米(康山水位站,吳淞基麵)。年內水位變幅

多在5米以上,絕對水位變幅達1570米。由於水位

變幅大,所以湖泊麵積變化也大。汛期水位上升,湖

麵陡增,水麵遼闊;枯期水位下降,洲灘裸露,水流歸

槽,湖麵僅剩幾條蜿蜒曲折的水道,不足1 000平方

公裏。水麵具有“枯水一線,洪水一片”的自然景色。

鄱陽湖飽經滄桑,經曆了漫長歲月的變化。漢

代,現今的鄱陽湖湖濱還是贛江下遊的衝積平原。大

約在宋初(公元960年左右)長江主流南移,湖口梅家

洲形成,阻礙了贛江水流的排泄,遂使古彭蠡澤不斷

向南擴張,其水越過鬆門山,從而形成了遼闊的鄱陽

湖。湖泊自形成後,出於入湖河流所挾帶的泥沙不

斷在湖內淤積,再加之對湖濱灘地的圍墾,使湖麵日

益縮小。

鄱陽湖湖區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7℃左右;雨

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 400~1 700毫米。無霜期長,

勤勞的湖區人民世世代代在這裏耕耘土地,發展水

產,溝通水運,把鄱陽湖建成了江西的魚米之鄉。湖

內共有魚類9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較大的有鯉、鯽、

鰱、鱅、青、草,鱤、鮊等10餘種,年產量達5 100萬斤

以上。此外,還出產眾多的貝類、蝦、蟹、水禽、蓮藕和

湖草等水生動、植物。

鄱陽湖景色秀麗,避暑勝地廬山就座落在湖的

西北部,素有“匡廬奇秀甲天下”之說。湖泊出口處

的石鍾山,位於江西湖口縣境,是曆史上兵家必爭之

地。據《石鍾山誌》序所寫:“石鍾山居大門之濱,上

下兩山屹然相對,以扼九江,以展半壁,以砥中流而

雄。”石鍾山是由兩座低矮的石質小山組成,濱鄱陽

湖的叫做上鍾山,臨長江的叫下鍾山,二山相距不到

一裏。兩山雖小,但由於濱湖臨江,因而具有“水分

林下清冷浪,山峙雲間峭峻峰”的秀麗景色。此外,

在湖的北部,常可見到一種“湖柱”,它是因山丘長期

受湖水衝刷分割而成,如著名的大孤山與蛤蟆石等

均屬於此類。大孤山恰似浮在湖麵的一隻巨鞋;蛤

蟆石遠遠望去好似一隻青蛙,頂波遞浪,似欲縱身而

躍,栩栩如生,令人讚歎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