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中國湖泊的成因與變遷
湖泊從形成到消亡這一漫長的演變過程中,由
於所處的地理環境的不同,其變遷的曆史也很不一
樣。初生期的湖泊,周圍自然界對其影響較小,湖盆
基本上保留了它的原始形態,岸線欠發育,湖水清
澈;湖水的有機質含量低屬貧營養型,湖裏的生物種
類不多,幾乎沒有大型水生植物分布。處於初生期
的內陸湖或外流沏,多屬淡水湖。當湖泊發展到壯
年期,周圍的環境因素參與了湖泊形態的改造,發育
了入湖三角洲,湖盆淤淺,湖岸受到侵蝕等等;加上
入湖徑流攜入的鹽量不斷增加,湖泊由貧營養型演
變成中營養型,內陸湖往往發育成鹹水湖。老年期
的湖泊,基本上已瀕臨衰亡階段,此時湖水極淺,湖
麵縮小,湖水多屬富營養型,大型水生植物滿湖叢
生,湖泊日漸消亡。外流湖常演變為沼澤地,內陸湖
演變為鹽湖或幹鹽湖。
成因類型
中國湖泊的成因是多種多樣的。由於地殼運動
引起的地殼斷陷、拗陷、沉陷所形成的構造盆地,經
瀦水而成為湖泊,通常稱為構造湖。構造湖在中國
的分布很廣,一些大中型湖泊多屬於這一類型。由
於火山噴發,噴火口積水成湖,稱為火山口湖,或因
火山噴發的熔岩壅塞河床,抬高水位而成的湖泊,稱
為火山堰塞湖,此類湖泊在中國東北地區分布較多。
由於冰川的挖蝕作用和冰礫泥的堆積堵塞作用而形
成的湖泊,稱為冰川湖,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南、西北
冰川比較發育的高海拔地區。由易溶性碳酸鹽類岩
層的溶蝕窪地積水而成的湖,叫咯斯特湖,在中國喀
斯特地貌發育的西南地區比較常見。沙漠地區的沙
丘受定向風吹蝕成的丘間窪地,被潛水彙聚成的風
成湖,多以小型時令湖的形式出現,集中分布在中國
沙漠或沙地地區。沿海平原窪地由於沿岸流所挾帶
的泥沙不斷淤積,海灣被沙嘴封閉而形成的滂湖,多
分布在中國沿海平原低地。此外亦有因河道的橫向
擺動而殘留的河跡湖,或隨河流天然堤而伴生的堤
間湖等,這類湖泊大多分布在中國大江大河沿岸排
水不良的低地。然而中國不少湖泊的成因具有混成
的特點。例如長江中下遊的五大淡水湖,其湖盆的
形成與地質構造有關,但又與江河、海洋的作用有聯
係。這些湖泊之所以還保留一定的麵積,還與新構
造運動的活躍以及沿襲老構造運動的性質等分不
開,否則,位於多沙性河流沿岸的湖泊早已變為曆史
的陳跡了。又如雲南湖泊雖屬構造類型,但碳酸鹽
類地層的溶蝕對朔泊的形成和發育也起著明顯的作
用。
1構造湖
中國的構造湖,主要分布在下列地區:
雲南高原的湖泊,與地質構造的因素有關,除異
龍湖和杞麓湖位於滇東山字型構造的弧頂,受東西
向斷裂控製,湖泊長軸作東西向延伸外,其餘的湖泊
大多受南北向斷裂的影響,均呈南北向條帶狀分布。
滇東的湖泊帶,是由於地麵斷裂係統的強烈發育,形
成了許多地塹式斷陷盆地和斷陷湖泊,如滇池、撫仙
湖、陽宗海、杞麓湖和楊林湖等,都是在斷陷盆地基
礎上發育成的構造湖。這些斷陷湖泊都保留有明顯
的斷層陡崖,附近常有湧泉或溫泉出露,沿斷層兩側
的垂直差異運動至今未曾停息。在縱貫全區的大斷
裂係統上,曾發生過多次比較強烈的破壞性地震,新
構造運動對湖盆的發育仍起著一定的影響。位於元
江大斷裂帶附近的洱海、劍湖、茈碧湖等,新構造運
動的跡象也頗明顯,斷層兩盤間——點蒼山與洱海
仍有相對的升降,形成地形上的強烈切割。金沙江
以北的程海,川滇界上的瀘沽湖和川西的邛海,也都
是地殼斷陷而成的湖泊。
分布在柴達木盆地中的眾多湖泊,大多位於構
造盆地的最低窪處,這些湖泊都是第三紀柴達木古
巨泊的構造殘留湖。盆地東緣的青海湖原是個向斜
構造,後因東部發生斷塊上升而成為內陸湖泊。劄
陵湖和鄂陵湖是因巴顏喀拉山褶皺隆起,並受到北
北東、北西西和北東向幾組斷裂的影響而形成的構
造湖。
西藏高原盆地眾多,湖泊星羅棋布,那些近東西
向、北西向和北東向的縱形穀地的穀底窪地,每有縱
向延伸的湖泊帶分布。湖泊長軸走向與構造線基本
吻合,說明湖盆的形成受區域構造線的控製比較明
顯。這些湖盆的起源可追溯到第三紀。它們都是在
第三紀喜馬拉雅運動中由構造斷陷作用所形成的。
如色林錯就是在早第三紀始新世晚期(大約在5 400
萬年前)第一期喜馬拉雅運動活躍時形成,並延續至
今的殘留湖泊,因此湖盆有巨厚的下第三係、上第三
係和第四係的沉積。而其餘的湖盆目前隻發現上新
統(大約在900萬年前)的沉積,可能是在中新世中晚
期(大約在2 600萬年到900萬年前)第二期喜馬拉雅
運動期間形成。此外,分布於濱湖的斷層三角麵,在
一些湖泊中至今仍清晰可見。
內蒙古的呼倫池、岱海、黃旗海,安固裏淖和查
幹諾爾均屬於構造湖。新疆的賽裏木湖、艾比湖、烏
倫古湖和博斯騰湖等,也都是在斷陷盆地基礎上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