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精益求精的執著?(1 / 2)

2精益求精的執著

在荷蘭,有一個剛初中畢業的青年農民來到一個小鎮,找到了一份替鎮政府

看門的工作。他在這個門衛的崗位上一直工作了60多年,他一生沒有離開過這個

小鎮,也沒有再換過工作。

也許是工作太清閑,他又太年輕,他得打發時間。他選擇了又費時又費工的

打磨鏡片當自己的業餘愛好。就這樣,他磨呀磨,一磨就是60年。他是那樣的專

注和細致,鍥而不舍,他的技術已經超過專業技師了,他磨出的複合鏡片的放大

倍數,比他們的都要高。憑借他研磨的鏡片,他終於發現了當時科技尚未知曉的

另一個廣闊的世界——微生物世界。從此,他聲名大振,隻有初中文化的他,被

授予了他看來是高深莫測的巴黎科學院院士的頭銜。就連英國女王都到小鎮拜會

過他。

創造這個奇跡的小人物,就是科學史上鼎鼎有名的、活了90歲的荷蘭科學家

萬·列文虎克,他老老實實地把手頭上的每一個玻璃片磨好,用盡畢生的心血,

致力於每一個平淡無奇的細節的完善,終於他在他的細節裏看到了他的上帝,科

學也在他的細節裏看到了自己更廣闊的前景。

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如果你能執著地把手上的小事情做到完美的境界,

你同樣也會成為一個了不起的人物。

18世紀的諷刺文學作家伏爾泰創作的悲劇《查伊爾》公演後,受到觀眾很高

的評價,許多行家也認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成功之作。

但當時,伏爾泰本人對這一劇作並不十分滿意,認為劇中對人物性格的刻畫

和故事情節的描寫,還有許多不足之處。因此,他拿起筆來一次又一次地反複修

改,直到自己滿意了才肯罷休。為此,伏爾泰還惹下了一段不大不小的風波。

經伏爾泰這樣精心修改後,劇本確實一次比一次好,但是,演員們卻非常厭

煩,因為他每修改一次,演員們總要重新按修改本排練一次,這要讓他們花費許

多精力和時間。

為此,出演該劇的主要演員杜孚林氣得拒絕和伏爾泰見麵,不願意接受伏爾

泰重新修改後的劇本。這可把伏爾泰難為壞了。他不得不親自上門把稿子塞進杜

孚林住所的信箱裏。然而,杜孚林還是不願看他的修改稿。

有一天,伏爾泰得到一個消息,杜孚林要舉行盛大宴會招待友人。於是,他

買了一個大餡餅和12隻山鶉,請人送到杜孚林的宴席上。

杜孚林高興地收下了。在朋友們的熱烈掌聲中,他叫人把禮物端到餐桌上用

刀切開,當在場的人把禮物切開時,所有的客人都大吃一驚,原來每一隻山鶉的

嘴裏都塞滿了紙。他們將紙展開一看,原來是伏爾泰修改的稿子。

杜孚林感到哭笑不得,後來他怒氣衝衝地責備伏爾泰:“你為什麼要這樣做?”

伏爾泰答:“老兄,沒有辦法呀,不做到最好,我的飯碗就要砸了!”

伏爾泰之所以成為伏爾泰,最大的原因就是緣於他能“做到最好”,而並不是

因為他有多聰明!假如你尚沒有伏爾泰的聰明或名氣,你是不是更有理由像他那樣

對待自己的“飯碗”呢?

許多人之所以失敗,往往是因為他們馬虎大意、魯莽輕率。泥瓦工和木匠可

能靠半生不熟的技術建造房屋,磚塊和木料拚湊成的建築有些在尚未售出之前,

就已經在暴風雨中坍塌了。醫科學生因為沒有花時間和精力好好為未來做準備,

做起手術來捉襟見肘,把病人的生命當兒戲。一些律師隻顧死記法律條文,不注

意在實踐中培養自己的能力,真正處理起案件來也難以應付自如,白白花費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