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工作不息的門捷列夫
伊萬諾維奇·門捷列夫是俄國著名化學家,元素周期表的發明者。他在任聖彼得堡大學教授時,在編寫無機化學講義中有關化學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質的章節時,遇到了難題。當時世界上發現的化學元素已達63種,按照什麼次序排列它們的位置呢?為了尋找元素的科學分類方法,他邁進了聖彼得堡大學的圖書館,著了迷似的在數不盡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們研究化學元素分類的原始資料……夜深人靜,門捷列夫的居室仍然亮著燈光。有一天晚上,忠實的仆人安東推開了門捷列夫書房的門,催促他休息。
“安東!”門捷列夫說:“到實驗室去找幾張厚紙。”
安東莫名其妙地聳聳肩膀,很快就拿來一卷兒厚紙。
門捷列夫一邊動手在厚紙上畫出格子,一邊吩咐仆人:“幫我把它按這個格子剪開。我要在上麵寫字。”
他在每一張卡片上都寫上了元素名稱、原子量、化合物的化學式和主要性質,然後擺放在一個寬大的實驗台上。
接下來的日子,門捷列夫旁若無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紙牌那樣,收起、擺開,再收起、再擺開,皺著眉頭地玩“牌”……門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時間的教授突然熱衷於“紙牌”感到奇怪。
有一天,他又坐到桌前擺弄起“紙牌”來了,擺著,擺著,門捷列夫像觸電似的站了起來,在他麵前出現了一個奇妙的現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質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從上到下地逐漸變化著。門捷列夫激動得雙手不斷顫抖著,興奮地在室內踱著步子。1869年2月底,門捷列夫終於在化學元素符號的排列中,發現了元素具有周期性變化的規律。
一位彼得堡小報的記者向他打聽成功的奧秘:“你是怎樣想到你的周期律的?”門捷列夫哈哈笑著答道:“這個問題我大約考慮了20年,而他們卻認為,坐著不動,五個戈比一行,五個戈比一行地寫著,突然就成了。事情並不是這樣!”
門捷列夫年過七旬後,積勞成疾,雙目半盲。但他仍然每天清早開始工作,一口氣寫到下午5點半,飯後又接著寫作。1907年1月20日清晨5時,他因肺炎逝世。在他臨去世時,手裏還握著筆。當時他麵前的寫字台上還放著一本未寫完的關於科學和教育的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