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人之初,性本善?(2 / 2)

線,就製造了衛星、飛船,去探索無垠的宇宙空間……

人性本貪,這個“貪”有許多的體現。人天生不知足,激勵著許多人

發奮圖強,開創著人類未知的領域,引領著科技的潮流。所以決定了這種

“貪”屬於能夠犧牲自我,不放棄任何機會的人,他們是人類的精英,是世

界的財富。

但是,人性的貪,也造就了懶惰、急功近利的人。能躺著就不坐著,能

坐著就不站著,這種惰性使人有了私欲。如關於“貪”的成語就充分暴露了

人之貪性:得隴望蜀、蛇欲吞象、貪官汙吏、貪多嚼不爛、貪贓枉法、貪天

之功、貪小失大、貪得無厭……

我們都很渴望擁有第二次生命,但是我們是否珍惜這已擁有的第一次生

命呢?沒有。由於自己的錯誤而在即將失去時,不得不伸手挽留不能再留住

過去的任何一個瞬間,抑或去貪求第二次生命,難道不覺得可惜嗎?人們都

希望擁有更多的財物,但擁有後卻又開始貪求其他的物質。對於人類來說,

貪求是永無止境的。

人的本性——貪,是一個永遠也說不完的話題,也是一個眾說紛紜的話

題。說起“貪”、“貪戀”、“貪財”、“貪官”等,每個人都有一篇屬於自己的

哲學。小貪寵愛,老貪天壽,男貪事業,女貪嬌容。

上至帝王丞相下至黎民百姓,貪的本性無處不在,隻是地位的不同、環

境的不同對於貪的欲望不同罷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帝王貪的是天下。

“兩畝地,一頭牛,老婆孩子熱炕頭”,百姓貪的是溫飽。因生活的方式、人

生的追求不同,注定了人們之間的千差萬別,賦予了不同的人性。貪天之功

是小人物做不到的,蠅頭小利又是大人物所不屑的。有人貪名,名望很高,

卻一貧如洗;有人貪利,雖胸無點墨,卻也金銀滿庫;更有能者名利兼貪,

且名利雙贏,既有顯赫的地位,又有揮之不盡的財富。

俗話說: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人為一個“財”字,去盜竊,去搶劫,

去殺人放火,去走私販毒。在他們的世界裏,“財”是他們奮鬥的整個生命,

為財走上斷頭台,為財失去人身的自由。而當他們突然覺悟的時候,卻已經

是滿天的星鬥,無盡的黑夜。

有一則這樣的故事:從前,有個人去向一個慷慨大方的部落地主要塊

地。地主說,你從這兒往西走,做一個標記,隻要你能在太陽落山之前走回

來,從這兒到那個標記之間的地都是你的。太陽落山之後,那個人沒有走回

來,因為走得太遠,累死在路上。這個走不回的人不正體現了人類的貪婪之

心嗎?他的死亡不正體現了貪婪之心的可悲下場嗎?

還有這麼一則寓言故事:

一隻老虎和一隻狼同時發現一隻小鹿,於是商量好共同追捕那隻小鹿。

它們合作得很好,當野狼把小鹿撲倒,老虎便上前一口把小鹿咬死。但這時

老虎起了貪心,不想和野狼平分這隻小鹿,於是想把野狼也咬死。可是野狼

拚命抵抗,後來狼雖然被老虎咬死,但老虎也深受重傷,無法享受美味。

試想一下,如果老虎不是如此的貪心,而與野狼共享那隻小鹿,不就皆

大歡喜了嗎?

茫茫大千,人各有貪,貪的後果難以想象。多少貪官汙吏紛紛落馬,這

難道不足以發人深省嗎?小人之貪永無止境,步入深淵,不可自拔;君子之

貪適得其所,如沐春風,青雲直上。如愛因斯坦、袁隆平等一大批科學家,

正是由於他們對知識的貪欲而造福人類,永垂青史。願世人,順應曆史潮流

發展,貪婪地學習知識,貪婪地追求理想,貪婪地奉獻自我,“貪”出一個

美好的未來。

“人之初,性本貪”,用這六個字概括中國曆代以來的人格再恰當不過

了,因為無論怎麼樣論證,人都是很貪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