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18周以後,母親就能感覺到胎兒在體內的運動了。一般來說,胎動每小時不少於3~5次,通常在3~20次之間,以下午7點到9點這段時間出現最多,清晨最少。計算胎動的方法可選擇早、中、晚各測1小時胎動,把3次胎動數相加並乘以4,即為12小時胎動數。應當注意,有時胎兒在一次胎動中,可以連續做出幾個動作,這時計算胎動隻能算作一次,不要連續計數。如果12小時胎動數小於10次,或突然胎動減少,說明腹中的胎兒可能有問題,應去醫院進行檢查。
子宮底隨著妊娠月份的增加而逐漸向上增高,子宮的增大有一定的規律,它反映了胎兒在子宮內生長的情況,因此可以用測量子宮底的高度來了解子宮中胎兒的成長情況。測量子宮底的高度可以推斷懷孕的天數:—般懷孕第三個月末,子宮底在恥骨聯合上線以上二三橫指;第四個月末,在肚臍與恥骨聯合上緣之間;第五個月末,肚臍下一橫指;第六個月末,肚臍上一橫指;第七個月末,肚臍上三根指;第八個月末,肚臍與劍突之間;第九個月末,劍突下二橫指;第十個月,由於胎頭下降到骨盆,子宮底回複到第八個月末的高度,但是子宮體增寬。測量子宮底高度的方法很簡單,在排空小便後,用一根皮尺,自恥骨聯合上緣中點處測量到宮底的距離,一般可以從懷孕的第20周開始測量。
胎教利於優生
胎教是當今優生、優育、優教的一個熱門話題。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的科研組一項名為“胎教與非胎教新生兒行為神經測定比較”的研究發現,將一枚小雞蛋大小的紅球在數名接受過胎教的新生兒眼前慢慢移動,新生兒的眼光會齊刷刷地盯著紅球並隨之扭頭,不少新生兒的頭甚至扭到180°,而同樣的球放到沒有接受過胎教的新生兒眼前,多數新生兒雖然也會盯著紅球看,但基本不會扭頭,更不會扭到180°對41例在妊娠期間定時接受音樂、語言、撫摸等胎教內容的新生兒分別於出生後的第四天、第五天、第六天進行行為神經監測與評估,並與26例非胎教新生兒進行分組對照,結果顯示,胎教組新生兒的安慰反應、對光習慣形成、對聲音習慣形成、非生物視聽定向反應、生物視聽定向反應、非生物視聽反應及生物視聽反應9項行為能力得分及總分均明顯高於非胎教組。
因此胎教有利於優生。不過胎教隻是對孩子進行教育的第一步,孩子出生後,要觀察小兒的神經精神發育是否正常,包括大運動、精細運動、社會適應能力和語言等的發育。同時還要加強小兒的早期教育,培養孩子良好個性和加強道德品質的教育,父母應當以身作則,做好孩子的榜樣。不僅僅要讓幼兒的體格健壯,而且還應該是一個聰明伶俐的孩子。
胎兒從出生到學齡前,共經曆4個時期:新生兒時期,即出生後1個月內;嬰兒期,即1個月以後到滿1周歲;幼兒期,即1周歲至周歲;學齡前時期,即1周歲至6歲。這裏著重介紹一下胎教兒出生後,進行新生兒時期的教育,以便能較好地將胎教與嬰兒教育銜接起來。
胎兒的分娩,新生兒的誕生,由於環境的突變,必然會給新生帶來心理和情緒的不安。分娩後,如果母親能夠盡早與新生兒進行觸,把哭個不停的新生兒抱在懷裏,一麵對新生兒說話,一麵把手放在新生兒的皮膚上,新生兒的哭聲就會漸漸停下來。這就證明,在媽媽懷裏,新生兒接觸到在子宮內聽慣了的媽媽心跳的節奏,而且接觸母親皮膚,就使他放下心來,不安的哭聲自然就停止了。所以現在很多醫院專為產婦設母子間,有的還讓父親也搬進來,把三張床擺成“川字”一起睡,這種盡早與新生兒接觸的做法,既可促進母子、父子、夫妻之間的關係,又有利於新生兒的生長發育。
影響新生兒生長發育的因素不隻是遺傳因素,經驗證明,外辱境給予新生兒的各種刺激對以後發育的影響是很大的,其影響手一定在刺激後立即出現,很多是在很久以後才開始產生明顯效果新生兒的必要刺激主要有養護刺激和感覺刺激。
養護刺激是指各種照顧孩子的行動,如擦屎把尿,擺放躺臥姿勢,孩子哭時對他的愛撫和安慰等等。這些養護刺激,最好固定在母親一個人身上,因為這樣可以有利於孩子形成健康的依戀,對孩子日後的情緒與處理人際關係能力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母親要重視這方麵的問題,特別是對於那些很少發出信號的孩子,母親更應努力對孩子進行誘導,對孩子發出的信號哪怕是很少的信號,都應有敏感地響應。
感覺刺激包括的內容很多,這是培養和發展孩子的感覺能力,促進其大腦結構和功能進一步發展的重要措施。胎兒在母親腹中時,對外界的聲音就有所反應了,在外界各種聲音中,新生兒對母親的聲音最敏感,母親要經常與新生兒說話,要緊盯著孩子的眼睛,慢慢地對他說話,例如“寶寶餓不餓?”吃飽了沒有?“多吃點快長大”等等,可以一邊撫摸一邊說話。孩子雖不會說,但可用“身體語言”與母親對話,一邊手舞足蹈,一邊相互交流信息,這是嬰兒交流信息最原始的手段,是孩子語言發展的第一步。感覺刺激能夠達到母與子的相互溝通,相互了解。
新生兒出生2周後,可出現視覺集中的現象,這時孩子就有了看的能力,父母要對孩子的視覺進行專門訓練,如可以拿顏色醒目的東西讓他看,可以在他的視野內(一般在20厘米左右),用一件顏色鮮豔的玩具(氣球或吹塑玩具)讓他看,但不要同時給他看很多不同顏色的玩具,2~3個月時,可在嬰兒腦部上方40~60厘米處懸掛一個較大的玩具,懸掛部位要經常變換,玩具顏色1~2周後可以更換。而對孩子動作的訓練是幫助他發展大腦開發智力的有力措施,出生後對孩子的撫摸、擺姿勢、換尿墊、洗澡等就是訓練孩子動作的內容之一,可以用玩具逗引孩子手的觸摸動作,還可以用手逗引孩子蹬腿動作。
在出生後20~30天,可以訓練孩子趴的動作,開始時趴1~2分鍾,以後可逐漸延長。胎教兒出生幾天後就有尋找聲響的活動,最好每天定時讓孩子聽一些輕鬆的音樂,開始可以讓孩子聽聽宮內舨胎兒音樂,幾個月後再放普通版胎兒音樂,父親和母親也要經常給孩子唱歌,如催眠曲等,還可以用鈴鐺或鈴鼓等玩具來吸引孩子聽和看。此外要注意經常用言語、聲音、動作、玩具逗引他微笑,甚至出聲地笑或手舞足蹈,可以引發孩子愉快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