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2 / 3)

臉有些腫,鼻梁矮,但隨年齡的增長會自然長高。

胸廓呈桶狀,呼吸淺快,有時不規則,每分鍾約40~45次。觀察呼吸應看腹部的起伏。

臍帶在離肚臍1~2厘米處被結紮。

男嬰陰囊稍腫,睾丸已下降,女嬰陰道口可見處女膜突起,以後會自然收縮,新生兒的骶骨部、臀部往往可見藍綠色的色素斑,稱為“兒斑”,隨年齡增長色素斑將逐漸消退。

胎便呈黑綠色黏稠狀,於生後24小時內排出。有時尿布上會留有磚紅色沉澱物,這是尿酸鹽的結晶,無需擔心。生後體溫有所下降,因此必須注意保暖。生後8小時體溫應保持在36.8~37.2℃。

剛出生的嬰兒24小時內沉睡少動,偶有啼哭。

做好哺乳前準備

母乳是人類繁衍的根本條件之一,母乳喂養曆史悠久,現代母乳喂養總結出許多科學的新方法,需要媽媽們不斷學習以促使母乳喂養的成功。

有些女性認為哺乳、乳房護理是孩子出生後的事,其實人的生乳過程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在分娩前12周開始;第二階段在產後2~3天開始。新媽媽乳房護理要在孕期開始。乳房護理分為三個階段:產前乳房護理、待產、分娩期及產褥期乳房護理。

產前檢查應注意乳房的大小、形狀、包塊、有無手術史。尤其要注意乳頭是否正常,發現乳頭凹陷應及時糾正。

孕婦妊娠7個月時開始做乳房按摩,促進乳腺血液循環及乳腺發育。用手掌外側輕按乳房壁,露出乳頭,並圍繞乳房均勻按摩,每日一次。

為防止乳房下垂,孕婦應帶合適的乳罩。不要用肥皂水洗乳房或乳頭,因乳房蒙氏腺分泌的物質對乳房有保護作用,肥皂會破壞其作用。

孕婦待產過程應按常規將乳房擦洗幹淨,以便孩子出生後進行“三早”,即“早接觸”、“早吸吮”、“早開奶”。新生兒斷臍後醫護人員協助將嬰兒趴在母親胸部實行皮膚早接觸。約10~15分鍾,嬰兒會自發地開始吸吮奶頭,這叫“早吸吮”,半小時後再次喂奶稱“早開奶”。實行“三早”對刺激泌乳起到重要作用,許多產婦還不懂為什麼要這樣做,甚至緊張、害怕,這是不利於母乳喂養的。

產褥期應強調早開奶及按需哺乳。生後就讓嬰兒吃奶,每當小寶寶哭鬧、不安時都要喂奶。不要受時間限製,夜間不要停止哺乳。目前仍有人認為剛剛分娩後沒有奶,先喂些牛奶或糖水,這樣做同樣不利於母乳喂養,隻有早吸吮、勤吸吮才能使乳汁分泌。剛分娩後的乳汁稱為“初乳”,量少而稀,但卻營養價值高,能夠增強嬰兒的免疫力。

產婦喂奶時應選擇舒適的姿勢,肌肉放鬆。母、嬰的胸、腹應貼緊,嬰兒的下巴貼緊乳房。嬰兒要將乳暈全部含按,不要隻吸吮乳頭。喂奶時應先吸空一側乳房再吸另一側,每次喂奶都應將剩餘的乳汁擠出來,徹底排空乳房能夠有效地刺激泌乳。

在擠奶時將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乳暈上下方,用大拇指、食指的內側向胸壁處擠壓。擠壓時要有節奏,並在乳暈周圍反複轉動手指位置。

產婦每次喂奶後將一滴乳汁塗在乳頭上,晾幹後帶上乳罩。

乳房主要依靠自我護理,作為母親學習有關護理知識是十分必要的。

乳頭凹陷是產婦常見的乳房缺陷,通過孕期檢查及早發現是能夠矯正的。乳頭伸展練習是矯正乳頭凹陷的好方法。可以拉開並斷離與內陷乳頭“綁”在一起的纖維,練習時將兩拇指平行放在乳頭兩側,慢慢地向內側外方牽拉乳暈皮膚及皮下組織,使乳頭向外突出,重複多次。然後,將兩拇指分別放在乳頭上下方,同樣向上下外方牽拉。乳頭伸展練習應每天練習兩次,每次6分鍾。因刺激乳頭有時會誘發宮縮,若有早產生或本次妊娠有早產危險的產婦要推遲到懷孕36周後再做乳頭伸展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