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脹是產後常見的症狀,產婦可伴有發燒,一般體溫不超過38℃。乳脹時可進行乳房按摩操。先濕熱敷乳房5分鍾,隨後按摩、拍打,抖動乳房。減輕乳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嬰兒早吸吮、勤吸吮。
乳頭皸裂是影響母乳喂養的常見原因。乳頭皸裂導致乳腺炎而終止母乳喂養的情況很多,預防皸裂發生是重要的。孕期應做好乳房護理,喂奶的姿勢要正確,尤其是嬰兒的含接姿勢特別重要。嬰兒的嘴要含接成“魚唇樣”,既要含接乳頭,又要含接乳暈。喂前先按摩乳房,擠出少量乳汁,使乳暈變軟,易於嬰兒正確含接是預防皸裂的有效方法。
如果發生皸裂也不要停止哺乳。除注意上述問題,還需注意喂奶的先後順序,先喂沒有發生皸裂的乳房,再喂患側的乳房。喂奶後在乳頭上尤其是皸裂部位塗上乳汁,風幹,再戴上乳罩。經過精心護理,皸裂會很快好轉的。
乳腺炎是一種常見病,應以頂防為主。正確的哺乳,尤其是注意排空乳汁,防止皸裂對於預防乳腺炎是很重要的。過去認為得了乳腺炎就要停止哺乳,擔心乳汁裏的細菌及所用藥物對嬰兒有不良影響。現代觀則認為患乳腺炎可以繼續哺乳。因為母、兒間感染的細菌是相同的,繼續喂奶,嬰兒能夠從母親乳汁中獲得抗體。母親接受青黴素或頭孢類藥物對嬰兒沒有不良影響。但應避免使用慶大黴素、卡那黴素或磺胺類藥物。如果發生乳腺炎,喂奶時要先喂患病側乳房,嬰兒開始吃奶時因饑餓而吸吮有力,先吸患側有利於疏通乳腺導管,控製炎症發展。
母乳喂養不但是母親的天職,而且還是一門科學,需要認真學習才能將嬰兒養育好。
如何斷定嬰兒是否吃飽
嬰兒每次吃完奶若能安靜入睡,隻在下一次喂奶前才有些哭鬧,同時體重增長正常,大約每周長150克,到2~3個月時嬰兒每周增重200克,醒著的時候,眼睛明亮,反應靈敏,不鬧人;而且,每天至少能尿濕6塊以上的尿布,並有少量多次或雖次數少但量較大的大便,說明嬰兒吃得夠量。
哺乳時機的選擇
正常乳汁的分泌,依賴於嬰兒對乳頭的不斷刺激、這些刺激使母親腦垂體前葉分泌一種泌乳索,它能夠促使乳汁大量分泌。有報道:甚至連嬰兒的第一聲啼哭及早期吸吮乳頭,都能反射性促進泌乳機製的正常運行。所以,盡早讓嬰兒開始哺乳是使母乳分泌充足的有效措施。媽媽們在產後應即刻讓嬰兒接觸媽媽的乳房並吸吮乳頭;但要注意,從開始泌乳到正常運作畢竟有一個過程,產婦在產後48小時之內,乳汁不足是一個正常的生理過渡階段。若是媽媽太著急,恐怕餓著嬰兒,在早期階段就加用代乳品,則會減少嬰兒對乳房的吸吮刺激,從而導致乳汁越來越少,甚至完全沒有,必須要讓剛出生的嬰兒早吸吮、多吸吮。
哺乳的時間間隔
許多新媽媽試著延長喂奶的間隔,減少喂奶次數,認為這樣能達到積攢乳汁的目的,卻不知這也是與泌乳機製相違背的,結果隻能使乳汁分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