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乳母要有營養豐富的科學飲食
產後哺乳的媽媽,決不是攝入的越多就泌乳越充足。產婦在“坐月子”期間,臥床休息時間相對增多,活動量相對減少,過量地進食高熱量食物或肥甘厚味的補品,不僅不能增加乳汁量,反而會造成胃腸功能紊亂,應避免吃補品。還要注意不吃辛辣的刺激性食品。若乳汁確實不足,可配以藥膳或一些驗方。
非常重要的一點,即乳母的精神狀態
乳汁的分泌是靠神經係統調節的,媽媽的精神狀態對乳汁的分泌量影響很大。如果媽媽感到擔憂、恐懼、緊張時,或是疼痛,特別是乳頭疼痛都可減少乳汁分泌,因此,必須對產婦從精神上充分理解,生活上細心照料,讓產婦形成規律的生活並保持足夠的睡眠,當乳房有疾病時應該及時診治。
如何選擇嬰兒的睡姿
(1)不能讓嬰兒總固定一種睡姿,應該三種睡姿交替進行。
(2)3個月內的嬰兒肌肉力量不足,應采用仰臥。
(3)會自己翻身的嬰兒,在身邊有人觀察其睡眠的情況下,可以俯臥。
(4)嬰兒仰臥時應該不用枕頭,以免因頸部抬高,而使頸部及咽喉處彎曲,不但影響以後的體態,還可能造成呼吸困難,如用枕頭,也應墊在嬰兒的頸肩部。
(5)稍大一些的嬰幼兒可以側臥,但身前身後用枕頭或側臥枕夾靠住。
(6)極易嘔吐、呼吸時咽喉有雜音的或較神經質的嬰兒可以采取俯臥。
(7)俯臥有助於嬰兒的臉型變得較圓且偏長,但需要經常左右更換來達到目的。
(8)仰臥有助於嬰兒的臉型變成傳統上中國人比較喜好的方頭大臉。
(9)側臥可使嬰兒的頭型較狹長。
如何護理新生兒的皮膚
新生兒在出生後的30天內,皮膚變幻莫測,往往是早上看還好好的,不一會便到處一塊一塊紅,或是嬰兒一覺醒來,突然手腳又粗又幹開始脫皮,讓父母又驚又慌。其實,這些大多都是暫時的生理變化,隻要掌握一些正確的知識,給予恰當的照顧,嬰兒就會平安無事。
新生兒紅斑
新生兒皮膚表麵的角質層尚未形成,真皮較薄,纖維組織少,但毛細血管網發育良好。往往一些輕微刺激如衣物、藥物便會使皮膚充血,表現為大小不等、邊緣不清的多形紅斑,多見於頭部、麵部、軀幹及四肢,通常嬰兒沒有其他不適感。
【護理】
(1)紅斑屬正常生理變化,無需治療一般在1~2天內自行消退。
(2)不要給嬰兒隨便塗抹藥物或其他東西,因嬰兒皮膚血管豐富,吸收和透過力強,如果處理不當則會引起接觸性皮炎。
皮膚色素斑
俗稱胎記或蒙古斑。許多人對此不太清楚,常誤認為是生產時受傷所致,或是被別人弄傷。實際這是由皮膚深層色素細胞堆積形成的色係斑,常表現為在嬰兒的臀部和腰部之間,或者在骶尾部和背部有青色或藍灰色、藍綠色斑,或許隻有一大片,也可能有好幾塊,形狀不定且不規則,東方人大部分嬰兒都有這種色素斑。
【護理】
(1)通常無需進行治療,隨著年齡增長會逐漸變淡,7歲以後慢慢消失。
(2)如果色素斑顏色變為咖啡色,特別是數量多且範圍大,就應定期帶嬰兒去醫院就診,以防患有神經皮膚綜合征中的一種病——腦結節性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