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野心、頑強和心計著稱於世的日本美國的“星球大戰”邀請顯示出一種超乎尋常的熱情。中曾根首相表示,將依據1983年兩國就向美國提供武器技術所達成的一攬子協議進行,但內容秘而不宣。日本人絕不是沒有自己的想法的。
從1983年起,我國有關部門也多次組織專家學者,從各個方麵對“星球大戰”計劃進行分析、研討、論證。專家學者們普遍認為:從表麵上看,“星球大戰”隻是一個重點針對蘇聯軍事威脅的戰略防禦計劃。但就此計劃囊括了大批新興尖端科學技術這一點看,其間除了軍事目的外,還有其深遠的政治目的。美國試圖通過“星球大戰”計劃的實施,促進國防科技的發展,進而帶動高新技術和國民經濟的全麵振興,以確保美國在世界軍事、政治、經濟中的優勢地位。換句話說,美國是企圖利用“星球大戰”計劃在高科技領域獨占鼇頭,最終達到搶占21世紀戰略製高點的目的。對這一問題的認識各方麵都已達成了共識。但是,在我們應該采取什麼對策這個問題上,卻一直存在著分歧。一種意見認為:我們也應該搞。理由是,在科學技術飛躍發展的今天,誰能把握住高科技領域發展方向,誰就有可能在國際競爭中占據優勢。我們不能輕易放棄這個機會。另一種意見則認為:以我們的國力來看,目前還不具備全麵發展高科技的經濟實力。現在他們搞高科技,我們可以先搞短期見效的項目。等他們搞出來以後,我們也有了經濟實力,就可以利用他們的成果了。
當時,我參加過很多次這一類的研討會。每參加一次會議,我的心中都會平添幾分焦灼,增加幾分沉重。到了1986年,世界上關於“星球大戰”的話題已經沸沸揚揚地炒了整整三年了。三年間,特別是剛剛過去的1985年中,整個世界幾乎都行動起來了。各種各樣符合或針對“星球大戰”的對策、計劃紛紛出台:日本首先出台了“科技振興基本國策”;西歐17國聯合簽署了“尤裏卡”計劃;蘇聯及東歐集團製定了“科技進步綜合綱領”;印度發表了“新技術政策聲明”;南朝鮮推出了“國家長遠發展構想”;南斯拉夫也提出了“聯邦科技發展戰略”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裏,就有這麼多國家爭先恐後地相繼出台科技發展戰略大舉措,這在世界發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但是,當時間已經走到了1986年的時候,中國仍然還是圍繞著“我們怎麼辦?”這個最簡單的問題打轉轉,能不叫人心裏著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