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給自己找“忙”(1 / 1)

第九章 給自己找“忙”

年紀大以後,我不再擔任任何職務了。但我雖然名義上休息了,卻沒有閑賦在家,一直很忙。在我的日程表上,一年到頭的時間總是排得滿滿的,難得有點空閑。常常是提前幾個月就把時間都早早地安排出去了。緊張時,一個月中間要外出參加三、四個外地會議,從南到北飛好幾個來回。

近幾年,有許多好心人勸我,說你都是八十多歲的人了,應該多注意身體,外麵的會能不參加就別參加了。我說,我隻要能跑得動就得到處跑。不到處跑跑,我怎麼能了解情況?不到處跑跑,我怎麼能更新知識?不了解情況,不更新知識,我就會逐漸在學術上變成個瞎子,那樣的話,總有一天我會連話都說不上的!

除了這些需往外地跑的會議外,我在京的時間安排就更緊張了,每天早上翻開日程表,上麵總是有許多這樣的記錄:上午:8點,×××先生約見;

9點,××單位約談工作;

10點以後,與×××繼續談××問題;

下午:14點參加××會(如會議結束早,可以約××先生來會議處麵談。)

晚上:×先生等五人、×先生、××單位前來拜訪。

這些還隻是人家提前通知了我,所以在日程上安排了的。除此之外,每天還會有許多沒打招呼就直接跑來找我的人。原中顧委委員武衡先生曾在一次會上笑著說:“你們看,王大珩的屁股後麵是不是總是跟著一大群人?”大家關心我,就勸我說,你年紀大了身體要緊,該擋架的就擋擋架,不能總是來者不拒,弄得自己都這把年紀了,還吃不好睡不好的。可我想來想去就是不忍心。我想,人家沒有重要的事情就不會來找我了,誰來找我之前不是前思後想才進的這個門,我如果能幫人家一把,為什麼不盡力去幫呢?我就說,這事啊,怨不得別人,是我自己願意,是我給自己找“忙”。

但我也有拒絕別人的時候。

現在,社會上有一種風氣,就是利用名人效益做文章。新的科研成果希望能借你的名氣來認定;新產品希望能借你的名氣打開市場;新公司希望能借你的名氣做大生意;還有的人幹脆就想借你的名氣來創他自己的名氣。現如今,市場經濟下什麼都能開出價了,名氣也成了最好的資本,用好了就能創造出無數利潤來。

前幾年,有個公司提出要請我和何澤慧、彭桓武三位去做顧問。這個公司給的條件很好,說是除了每個月要付給我們每人一筆顧問費外,每年還可以享受一次旅遊。我是個認真的人,我想,當顧問雖說不必負太多的責任,但也不能稀裏糊塗就答應。我就跑去認真了解這個公司的具體情況。經過了解,我發現這個公司的業務與我們三人的專長根本就不對口。我說這怎麼行?!人家說沒關係。人家的意思很明確,並不指望我們這三個老家夥做什麼事情,要的隻是我們頭頂上這個著名科學家的名。我一聽是這樣,當時就毫不遲疑地把這個顧問給辭掉了。我說,一來你們的事我做不了,我不能空擔這個虛名;二來我也不想把我的名借出去給人家用,雖說不值什麼,但畢竟是我自己的。我不僅自己推卻了這個顧問,還去找何澤慧和彭桓武,告訴他們說,你們都不要去了,那個公司的業務與我們不對口,我們去隻能空擔個虛名,一點也起不了什麼作用。結果,他們都讚成我的意見,我們誰也沒答應當那個顧問。

另外,還常有一些各種各樣的科研成果也常來請我參加鑒定會。在這個事情上我把握住一條,就是與自己的專業沒有關係的一律回絕。有個公司出了一種新產品,托人請我主持鑒定,一直托到我的妹妹頭上。我妹妹來找我,說人家說了,你要是能出麵主持鑒定,人家那邊就讓科委主任出來坐陪。我說,笑話,這不是誰出來坐陪的事。我又不是幹這個的,我有什麼權力主持這樣一個產品鑒定!對那些與我的專業有關的科研成果鑒定會,我也把握住一條,就是隻要參加的就一定要說實話。我認為對科研成果進行評價,就應該一是一,二是二,絕不能順人情說好話。在科學麵前,再大的名氣都是毫無用處的,科學是一個自我校正係統,任何錯誤在其中都不可能長期隱瞞下去。隻能老老實實地用科學的態度來對待科學。但是,現在常有一些質量不高的科研成果鑒定會令我十分為難。有一次,我參加一項科研成果鑒定會,雖然對結果不滿意,但我得知這是很多科研人員沒日沒夜的幹了很長時間才搞出來的成果,實在不忍心太傷害他們這些付出了許多心血的人。在兩難之中,我不得已耍了個“滑頭”,在鑒定中寫下了這樣一句評語:經過實驗,數據可信。我的意思是說,這些數據是他們在實驗中得出來的,因此是可信的,但可信的不一定沒有問題,不一定都是對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