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因為趙與莒的加入,曆史軌道發生嚴重偏移。
在金國山東(宋京東)西路治所東平府內,金國山東路統軍使兼知東平府事的蒙古綱看著手中的兩封戰報麵色陰鬱。
一封是蒙古駐漢地大帥木華黎派遣史天澤率兵進駐河北邢州,以作為新降蒙古的忠義軍石矽、張林之後盾,蒙古兵鋒又一次距離東平府不足一州之地。
同時另一封戰報顯示李全率領忠義軍進駐海州,還有一支宋軍渡過淮水進駐沂州。
此時的東平府北邊挨著剛投降蒙古的忠義軍首領石矽駐守的齊州,東邊離趙與莒率領宋軍駐守的沂州隻隔著一個兗州,西邊離史天澤的蒙古駐軍所在邢州亦是輕騎一夜便至的距離。
一時間以東平府為圓心,周邊兗、齊、青、沂、海、邢、大名府等州府之間,宋金蒙三方勢力犬牙交錯,探子前哨往來不絕,幾番激鬥,整個京東路和河北南路一片風聲鶴唳。
李全因為趙與莒就在身側的緣故,這幾日以來按兵不動,沒有立刻攻打張林所占據的青州。
趙與莒此時的境況十分不好,一是沂州的糧食被張林悉數帶走,糧食短缺;二是這幾日左近兗州金軍探哨活動範圍離沂州城越來越近。
自趙與莒駐紮沂州以來,青、沂、海三州像是拉了個群一樣,彼此間信使絡繹不絕。
李全對著張林各種謾罵,對趙與莒就是請求速速退回淮河以南,張林對李全自然是罵了回去,對趙與莒是天天哭訴李全和李福兄弟二人欺人太甚,自己降蒙實在迫於無奈,訴說委屈。
眼看著糧食一天天下去,趙與莒一方麵派人請求賈、應二公組織補給線,供應糧草,一方麵他從張林信中的字裏行間看出張林是心向大宋的,他這幾日加緊與張林的聯係,字裏行間中暗示他若能幡然悔悟,重回大宋,絕不追究反叛一事。
終於在進駐沂州的第六日,局麵出現了轉機。
這日張林手下信使李天錫親自來沂州拜訪趙與莒,趙與莒很給麵子地親自出沂州州衙相迎。
李天賜見到趙與莒後立馬躬身下拜,隨即以袖掩麵哭泣不止,“我家大帥心念正統,自奉二府十州,還於三百年舊主,可惜遭小人迫害,無奈投了蒙古,但我家大帥向宋之心不變,還望沂王作主。”
趙與莒見狀也是被唬了一跳,連忙擺出柔和臉色,溫言寬慰,時青與李天賜是舊識,此刻也在一旁安慰,言說沂王必會為張帥討回公道。
趙與莒沉吟片刻問道:“不知目前可已有蒙古軍隊進駐青州?”
李天賜收斂哭容,臉色仍然悲戚地回道:“回沂王,未曾有過,蒙古木華黎現在河東路(山西)與金軍打的不可開交,無力分兵進駐京東路。”
趙與莒聞言微眯雙眼,手指輕輕敲擊著桌案,州衙大堂頓時陷入了沉默,眾人的目光都望向他等著決斷。
“請回報張安撫,小王已知其心意。”
李天賜聞言一愣,心道這就完了?其餘眾人也疑惑地看著趙與莒,趙與莒說完後便端起了茶飲子喝了起來,眼見他沒有再開口的打算,李天賜無奈隻好躬身行禮先行告退。